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90/290712/124844142.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我在香江繼承了一家酒樓[八零]-第 14 章 有傳統,無正宗,靜默文學

第 14 章 有傳統,無正宗

 第14章有傳統,無正宗

 嶽寶華糾結不過兩秒,拿起勺子,送了一勺拆魚羹進嘴裡。

 魚肉只有鮮香沒有腥味,鯽魚肉比鰱魚更加細嫩,細品之下有誘人的鮮甜,配菜絲切得如頭髮絲一般細,他卻依然能吃出屬於食材脆、甜、香、滑,層次分明又相輔相成。這俘獲人心的醇香,這入口的順滑……

 拆魚羹是寶華樓的招牌,他做了幾十年,每一步都經過細細地打磨,在反反覆覆中精益求精。丁勝強那麼做拆魚羹,嶽寶華可以肯定,短期有效,長期在拆招牌。

 他孫女的這碗拆魚羹就不同了。明明食材跟他做的拆魚羹相差很大,他再細細品了一勺,還是分不出自己那種遵循傳統的拆魚羹好,還是說寧寧的這個材料幾乎全變的拆魚羹好。

 他邊上的喬君賢勺子不停地往嘴裡送,嶽寶華記得,有一次剛好自己出去一會兒,這位少爺帶著他的幾位朋友,回去後打了個電話給他,問今天他是不是不在寶華樓?他當時還奇怪,這位少爺說,拆魚羹不對,香氣不正。

 為此他還特地和樓家富各做了一碗拆魚羹,仔細對比下,樓家富火候上還是缺了一點。這麼挑的一張嘴,現在正吃得歡。

 喬君賢吃了一口又一口,一碗拆魚羹見底,他也很奇怪,他留學的時候,自己找了食材做,做出來的又腥又難吃就算了。

 他在唐人街的粵菜館也找到過拆魚羹,明明他們用的食材都是跟寶華樓幾乎一樣,味道就是不對,不是湯的鮮味來自味精,就是魚肉有股土腥味,配菜也沒有層次感。他每次回港都會去寶華樓吃這碗拆魚羹,就連寶華樓的廚子做出來都有差異,唯有華叔的那碗拆魚羹才是他記憶裡的味道。但這位嶽小姐做的拆魚羹,食材都不一樣了,如果不是看見嶽寧親手做了這碗湯,他會以為這是嶽寶華做的。

 “華叔,嶽小姐的這碗拆魚羹有寶華樓的味道。”喬君賢說。

 “喬先生,等有機會一定要去粵城的福運樓,福運樓的拆魚羹用料特別考究,遵循古法,做得最是地道,我們國強的拆魚羹深受顧客歡迎。”張麗芬趁機邀請喬君賢。

 “媽,喬先生不是說用料,是說風味,您沒吃出它不像福運樓的菜嗎?”羅國強打斷了他媽的話,他剛才喝第一口就覺得這個拆魚羹很熟悉,寶華樓的味道,不就是福運樓的味道嗎?可他從小被教,要怎麼看魚,要用什麼配菜,堅持用馬蹄粉勾芡,現在這一碗拆魚羹,連魚都改了,飲起來也有差異,偏偏他就覺得這該是福運樓菜單上的一道菜品。

 張麗芬微微張開嘴,嘴裡還留著魚香,味道好像有差異,又好像沒那麼大的差異。

 楊福根他們又不是客人,他們拿著大勺子,自己動手了。嶽寧指著桌上的一個鹽碟一個辣油碗:“陳同志、福根叔,你們要是覺得淡了,鹽和辣,自己加。”

 還在細想孫女是怎麼做到用不一樣的食材,燒出跟他一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