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難他天?
“徐嘉樹”蔡琰仰著腦袋想了想,“我沒聽說過東海徐氏有叫徐嘉樹的子弟。”
此時的大漢確實沒什麼徐姓大族,起碼最頂級的那一檔裡沒有,只有一個東海徐氏稍微有點名望。
可若是東海徐氏真的出了一個生得這樣好看的子弟,早就給他到處揚名了,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沒有的。
一般門第不錯的士族子弟,都要早早開始造勢,比如傳一些年少早慧的故事,或者找德高望重的世交長輩,誇幾句“王佐之才”、“千里良駒”之類的漂亮話。
這樣多少積累了些許名聲之後,州郡便可以順理成章的將其舉成孝廉,踏上仕途了。現如今的品評人物的風氣,說白了就是士族之間互相抬轎子而已。
既然蔡琰沒聽過名字,那這個叫徐嘉樹的人就肯定不是什麼正經的官宦子弟。
不過也不重要,她是向來不看重門第的,自小在吳郡和會稽郡長大,蔡琰認識的朋友也多是些江東的地方士族。
像是蔡邕的弟子之一顧雍,在江東可能算得上屈指可數的風流人物,但和雒陽這些累世公侯的家族比起來,充其量只能算是鄉下大戶而已,沒有經學傳家,終不為美。
蔡琰又細看了看眼前這人,論起風姿儀容,竟然並不遜色於那幾個“朗朗如日月之入懷,巖巖若孤松之獨立”的荀家子弟。
她想著,若是什麼時候自己也能辦一個月旦評,就把這人也評上去,評一句“蕭蕭肅肅,爽朗清舉”之類的,讓那些操弄輿論的傢伙氣急敗壞一番才好。
“我是雒陽本地人士,來此謄抄五經的。”徐嘉樹放下了手中的紙筆解釋道,《熹平石經》就放在太學外,人人可以來抄錄,並不是士族的專用。
“是吧”蔡琰聽到這話,臉上頓時笑得燦爛,“這字剛直有骨,法度森嚴,比我.比蔡祭酒現在的字可真是強出不少。”
蔡琰本就是閒不住的性子,來到雒陽之後發現這裡的人個個端著架子,整天琢磨著學書裡的聖賢來給自己家族揚名,她卻偏偏不愛待在家裡,而是經常來太學看自己家那個其貌不揚的老頭子早年寫下的字。
“都說人要經事之後才能成熟,可蔡祭酒的字偏偏就是壯年的時候才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