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難他天?(第2頁)

 

徐嘉樹點頭贊同道,蔡老頭落難之後就再也找不回從前的銳氣,現在整天忙著修《東觀漢記》,偶爾宴飲奏樂,和早年那個東漢版魏徵已經判若兩人。

 

“正是如此,要學就得學這種一往無前的字才好!”,蔡琰覺得這小子很識貨,決定指點他一下,“讓我看看你謄抄的怎麼樣.”

 

嘴上說著,便湊過去看向徐嘉樹手裡的字。

 

“什麼呀,看著這麼彆扭”

 

蔡琰一眼看過去,便覺得這字實在奇怪——就像剛開蒙的稚童寫得一樣,短短一句話的抄錄裡就有好幾個錯字,便是寫對的字也看得出手上功夫生疏。

 

剛開始習慣漢代毛筆的徐嘉樹摸了摸鼻子,有點不好意思。

 

蔡琰皺了皺眉頭道:“興許是太學外面太冷了,我帶你進去抄吧。”

 

說著,便要帶徐嘉樹進太學。

 

東漢太學始建於開國光武帝,起初光是建造的講堂便“長十丈,寬三丈”,後又經過漢順帝的不斷擴建,“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人數達11.2萬人,營建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至漢質帝時,太學生人數已有3萬餘人。即使是經過兩次黨錮之禍之後,太學生被抓了一大批,也依然保持著龐大的數量。

 

徐嘉樹正驚歎這個時代竟然有如此龐大的學院建築群時,卻發現一路上不斷有太學生上前和蔡琰搭話,只是都被她冷著臉擋了回去。

 

徐嘉樹好奇地問道:“這些太學生以後都能做官嗎”

 

“怎麼會”蔡琰冷冷反問道,看起來心情變得不太好“這麼多太學生要是都能做官,還要孝廉幹什麼”

 

“也對。”

 

“只有出身不夠舉孝廉的才會來這裡,若是能得到太常或者別的什麼貴人賞識,自然可以被徵辟為吏;能踏實進學的,考核過關之後也有機會為郎,實在混不出名堂的,自己也就走了。”

 

蔡琰說著,提起那些跟自己搭話的太學生,臉上帶著說不出的嫌棄,“只是千萬別學這些人,看我們蔡家沒有男丁,便想通過我躋身士族,要不是.”

 

哦——

 

蔡琰瞬間捂住嘴,完了完了,說漏嘴了。

 

她悄悄用餘光看向徐嘉樹,發現他的臉上居然一點異色也沒有,心裡暗自高看了幾分——就算不是出身名門,此人的家教也比這些鑽營之徒好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