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太學遊

第23章 太學遊

 

蔡邕單獨見了徐嘉樹一面。

 

說是見面,其實老頭上來就興致勃勃地考校了一番他的經學底子——會寫一手好字固然加分,可在如今的世人看來,唯有經學才算是正經學問,像是先帝劉宏那樣因為字寫得好就直接封官的,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昏君行為。

 

而經學之所以擁有這種崇高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兩漢歷代的君王對其主動地拔高,以加強自身的正統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頂級世家都有對《五經》的家學流傳,事實上壟斷了經學的解釋權,一部祖上傳下來的經典就能維持整個家族好幾代富貴,民間諺語所謂“遺子黃金滿贏,不如一經”。

 

如果徐嘉樹經學底子過硬,那麼在蔡邕的扶持下,從布衣一躍成為士族也不是不可能,大儒鄭玄小時候家裡還務農呢,不照樣成為當世經學第一人。

 

但從考校的結果看起來,徐嘉樹暫時是不可能成為下一個鄭玄了。

 

作為一個合格的儒家學子,《五經》必然是刻在dna裡的,全文背誦只是最最起碼的要求,還要能微言大義地闡發說明孔子的思想,繼承和發揚聖人的學說。

 

單拿一本《尚書》出來,就有歐陽氏《尚書》、大夏侯氏《尚書》、小夏侯氏《尚書》這幾種學派,都是從書中隨便挑出一句,就能立馬洋洋灑灑寫出一篇命題論文的主。

 

“曰若稽古”四個字他們可以解釋出十萬字,比網文寫手還能水,又有所謂“師法”、“家法”的束縛,再加之五行讖緯,一鍋大雜燴,涉及的知識面幾乎包容萬象。

 

《尚書》如此,遑論還有其他經典的總計十幾種學派,這個時代想要成為一名“通儒”,學習成本不可謂不高。

 

但這些和徐嘉樹都沒關係,因為他連《五經》原文都背不下來。

 

好在蔡邕沒有因此看不起徐嘉樹,只是覺得有點頭疼——這樣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到時候怎麼帶去面聖呢

 

就算是為了推廣新書法,也不能讓天下士人知道,這書法的創造者是一個連基本的經典都背不下來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