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詞 作品

第90章 欲效仿班昭否?(第3頁)

 

見他來真的,蔡琰反而慌了。

 

“我我不行的”,她話都說不利索了,“三腳貓的功夫,怎配和班惠班相提並論,何況太常那一關也沒法過。”

 

班昭那是何等人物

 

蔡琰心裡想著,多日不見,這個徐子茂淨說些胡話,著實可恨。

 

“何必自謙,班惠班似你這般年紀,也未必能通曉五經音律吧”

 

徐嘉樹拿蔡琰比作班昭也不是空穴來風——兩人都有一個修史的老爹,都在後世留下赫赫才名,若不是蔡琰命途多舛,成就不一定就遜色於前人。

 

他繼續鼓動道:“而且你忘了當朝太常是誰了”

 

“馬翁叔!”

 

蔡琰脫口而出。

 

經學大師馬日磾,乃是大儒馬融的族孫,祖上就是跟著班昭一起學習的那位,何況他早年還與蔡邕一起修訂《熹平石經》,兩人同為至交好友。

 

換個人當太常,這個提議還真不一定能通過,但若是他,蔡邕願意出馬的話,還真有幾成可能。

 

看到蔡琰陷入沉思,徐嘉樹仰頭繼續掛自己的朱索——畢竟是驚世駭俗的事情,總要一點時間考慮的。

 

說起來,蔡邕這老頭也應該發揮一點作用了,以他在士林的地位,天天躲在左中郎署摸魚實在是太浪費了。

 

蔡伯喈是當代大儒裡少見的橫跨經學、書法與音律的全才。

 

進行教育改革,重新把君子六藝擺上檯面,一震漢儒沉迷讖緯考據的衰風,舍他其誰

 

幾天後,一道竹簡擺到了尚書令案前。

 

“請重開太學疏”,王允喃喃道,“倒是有點意思.”

 

如今朝廷初步穩定下來,經歷了一開始的饑荒動盪之後,長安的情況也比預想中好很多——至少內城是這樣,那麼作為中央,小規模地重建太學也不是不行。

 

左右不過順手的事,只是沒人提起這茬而已。

 

他繼續看下去。

 

“太學中開設六藝.”

 

看到這一條,王允不禁摸了摸下巴。

 

哪怕放在一個月前,這條也必然是不可能通過的。

 

道理很簡單,如果六藝作為官方科目,按照太學制度,考試優異者是能為郎的,也就是說,新增了幾倍的入仕渠道,那麼經學世家對官場的壟斷就會瞬間動搖。

 

這可是比當初的鴻都門學嚴重得多的事情。

 

鴻都門學只不過新開了一條並不干擾的渠道,就收到士人群起而攻之,甚至先帝劉宏的聲望也因此大為受損。

 

這條更是直接從大族手裡搶食,袁楊為首的家族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等等,袁楊呢

 

一個滅門,一個半殘。

 

哦。

 

那沒事了。

 

對於袁家的遭遇,王允是沒什麼波動的。

 

原因也很簡單,他看不上袁隗那個老混蛋。

 

當初劉辯退位時,袁隗親手捧著天子璽綬的那一幕,令王允永生難忘——董賊發跡,入雒,廢立,這些環節哪個沒有他袁老狗的縱容

 

好似好似,合該開一罈米酒慶祝。

 

而且他太原王氏可不玩經學壟斷這一套,靠的是剛正不阿的家風。

 

思慮過後,這一條便從【痴人說夢】變成了【可以考慮】。

 

這件事對王允來說,行與不行,已經在兩可之間。

 

他看向落款,眉頭頓時一鬆。

 

居然是蔡伯喈

 

本來以蔡邕的地位,理所應當是討董團體的拉攏對象,可一直苦於這老小子滑不溜手,沒有機會——讓他修史,他不肯批判董賊,磨磨蹭蹭就是不寫到當代;當個左中郎將,居然也能天天在左中郎署摸魚

 

如今竟然願意站出來提議重開太學,也是難得。

 

“至少經學之事他還是有心的”,王司徒自語道,“那我便幫他一把。”

 

外朝的奏章照例是要由尚書令彙總給天子的,本來傳到禁中還要經過宦官的手,不過現在也沒有了。

 

如今的長安朝廷,只要不是公然和董卓唱反調的事情,王允都可以一言而決。

 

也就是說董賊忙前忙後,現在手握攝政權力的人居然是他王子師。

 

不得不說,這種口含天憲的感覺,真是令人沉迷。

 

也因此,在王允心中,除掉董賊的慾望更加熾熱。

 

考慮到荀爽時日無多,賣蔡伯喈一個面子也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何況上面還有太常馬日磾的附議,兩人都是當初操辦《熹平石經》的大儒,怎麼看都不會有問題。

 

重開太學之事,王允同意了。

 

女角色的戲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