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初冬

第144章 初冬

 

雖然聽上去像句夢話,但是初平元年的初冬,鬧騰了許久的九州大地確實沉寂了下來。

 

包括結束戰爭不久的西涼,在北到幽州,南到交州的廣大領土上,至少是沒有聯軍討董這個級別的大動作了,瓦解的同盟雖然開始試探著互相攻伐,但畢竟還含羞帶臊,只是小打小鬧而已。

 

放眼望去,這似乎會是一段難得的安生日子。

 

然而隨著各地秋收漸次結束,又有不少人摩拳擦掌,想要一申抱負於天下,在這些人之中,拿下了半個安定郡的徐嘉樹其實並不算特別起眼——至少在長公主殿下的旗號真正傳遍天下之前是這樣。

 

所有人都抬起頭來,目光集中在舞臺上的主角們。

 

他們翻雲覆雨,如神祇一般,要為破碎的世界重新鑄起秩序。

 

這些跨州連郡的諸侯各有自己的位置,站在最中央的,是袁紹和袁術這倆兄弟,或者說倆冤家。

 

首先看向河北,當初光武中興漢室之地。

 

回到渤海郡的袁紹深感自己這個盟主當得窩囊,但此時的他因為路徑依賴,依然打算繼續走權謀路線。

 

既然天子年幼而且被奸賊控制,還不如另立新君,以圖重振國勢,袁紹牽頭聯合了冀州牧韓馥和其餘一些小蝦米,準備搞一個新和聯勝.

 

哦不對,是另立一個新君。

 

那麼是哪位幸運兒被天下楷模選中,要取代小皇帝劉協成為漢室新的話事人呢

 

答案是大司馬、幽州牧劉虞。

 

此人作為宗室重臣,可謂名望重於天下,不僅政治手腕一流,民政軍政也都有兩把刷子。

 

說劉虞所到之處,民眾士人竭誠歡迎,一點也不過分。

 

尤其是在另外幾個宗室重臣的襯托下,更是顯得劉虞德高望重——益州劉君郎意圖割據之心路人皆知,不必多提;荊州劉景升空有美名,只在不久前的單騎入襄陽一役中嶄露頭角,年紀雖大,論資歷卻算是後起之秀,也隔了好幾層。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倆人都離袁紹太遠,沒法控制.

 

總之,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劉虞都是最好的新君人選。

 

暫且不論袁紹和韓馥提出這個提議有什麼居心,如果這個提議成行,整個河北將瞬間連為一體,對其餘割據勢力,尤其是他那個實力雄厚的弟弟袁術的勝算將大大增加。

 

如此,大漢未必不能再次復興——以一種極其鬆散的形式。

 

試想一下,手上有擁立之功的袁紹和韓馥作為原始大股東,必然會當仁不讓地在新的秩序中佔據很大一部分權力,甚至擁有東晉時王謝那樣與皇室共治天下的地位,而且以袁本初的年紀,手腕,劉虞生前尚不好說,等他死後,幾乎肯定可以成為霍光一般的人物。

 

袁紹這一個主意,差點讓版本快進到東晉,不可謂不絕。

 

可惜,這個有望結束亂世的速通路線被劉虞自己給否了,是以唐人皮日休有言:劉虞不敢作天子,曹瞞篡亂從此始。

 

至於理由,可能是劉虞愛惜羽毛,也有可能是不想做傀儡。

 

但更大的可能是,他就是那種傳說中的大漢純臣,不願行篡逆之事。

 

歷史上獻帝試圖東歸之時,遠在幽州的他甚至願意派出數千騎兵接應,只是被袁術截獲才功敗垂成,要知道獻帝東歸的目的地是雒陽,可不是幽州,他幹這事完全就是費力不討好,忠心可見一斑。

 

見劉虞不肯接招,袁紹又退而求其次,請劉虞以大司馬之職遙領尚書事,以便按照制度對眾人封官。

 

這樣一來,雖然還是自封的官職,有了劉虞兼具宗室和三公雙重身份的背書,至少比兒戲一般的自領互表要強出許多。

 

袁紹只要動動嘴,就能賣所有人一個大人情。

 

可惜,被劉虞再次拒絕——老劉的態度很明顯,就幹好自己幽州牧和大司馬的本職工作,不越雷池一步。

 

至此,袁紹合縱連橫的努力徹底告吹,河北的三家陷入詭異的沉默。(其實是四家,還有一個正在被呂布暴揍的幷州張揚)

 

只能說,這個時候的袁本初只有官場履歷,對自己那未經檢驗的軍事能力並沒有什麼自信,依然下意識地想通過政治權謀來解決問題。

 

不過很快他就會意識到,即便是領兵征戰沙場,他袁本初依然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那一批人傑。

 

袁氏之攻,狀若鬼神!

 

在正式坐上牌桌之前,袁紹還要解決一個問題——手上區區渤海一郡的籌碼未免太小了,連軍糧都要依賴鄰居韓馥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