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師徒(第3頁)
作為一個再典型不過的士人,盧植骨子裡當然是贊同強硬政策的。
見老師點頭贊同,公孫瓚突然發現了一絲希望,也不顧師弟在場,繼續大聲賣慘,就差抱著盧植的大腿開哭了。
“學生就想有個根基,可以足兵足糧,不在背後使絆子,就這麼點念想.”,他指著自己的胸膛問道:“兒郎們豁出性命駐守北境,就想吃口飽飯,這難道很過分嗎”
不過分,不遠處看戲的徐嘉樹表示,真的不過分。
且不論公孫瓚有多少私心,至少在這件事上,他是劉虞縮減軍糧供應的受害者,無論如何也說不上理虧。
但是問題在於劉虞的懷柔政策搞得也相當不賴,根本就不需要你動不動出關掃蕩.
人家劉伯安也有話說的啊,現在又不是大漢強盛的時候,國力根本不支持搞什麼封狼居胥犁庭掃穴之類的大戰,既然本來就人少地多,少量地吸納一些異族充實國力有何不可
況且又不是完全放棄了國防,只是讓你少出去殺人,安分在幽州境內待著。
總之,如今公孫瓚和劉虞之間已經成了一筆糊塗賬,怎麼也算不清了,徐嘉樹也想不出什麼好主意,目光看向盧植,不知道老爺子會怎麼仲裁這件事。
“.”
聽到這話,盧植一直板著的表情有些鬆動——他也是戎馬一生的沙場宿將,並不難理解學生的難處。
“伯圭啊”,老爺子長嘆一聲,已經沒了一開始興師問罪的架勢,意興闌珊地問道:“為師知道你在想什麼,無非是覺得劉伯安事事不如你,這幽州牧若是你來做,必然百倍勝過他,是不是”
自己這個弟子不會不明白劉虞對幽州的作用,卻百般推脫不肯放人,只是一直在數落對方的不是,只怕仇怨還是其次,關鍵是機會難得,他想自己來試一試。
到底還是年輕人,心比天高,總不甘於人下。
看來想把他帶去冀州是不可能了,出乎意料地,盧植既沒有生氣,也談不上有多失望——自己年輕的時候,不也躊躇滿志,自以為能上輔君王,下安黎庶,結果大漢還是向著最糟糕的結局一路狂奔,絲毫沒有停下過。
現在輪到公孫瓚了,總不能老一輩做不到,還攔著不給小輩們機會吧
“.”,公孫瓚被戳破了心事,連忙低頭否認,“學生不敢,老師錯怪了。”
旁觀的徐嘉樹差點笑出來。
有什麼不敢的,要是沒有老爺子在,恐怕劉虞早就被運到薊縣關起來當人肉印章了,不就是不甘於人下嗎有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
說起來,公孫瓚出身不錯——雖然偏僻了些,可公孫家世宦兩千石,在幽州也算有頭有臉,相貌也是絕佳,稱一句儀表堂堂絕不是溢美,還是個有本事不惜命的,偌大的名聲都是他真刀真槍打出來的。
這種人,沒把自己當成天選之子就已經很收斂了,有點野心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行了”,盧植不耐煩地打斷了他,“不管怎麼樣,劉伯安不能死,你若是覺得自己比他強,把他交給我,自己去試試能不能做的比他更好。”
“老師”
公孫瓚還想再說什麼,盧植豎著眉頭道:“怎麼,連老師的話都信不過了,還要我當著面立下重誓不成”
任誰都看得出來,老爺子這回是動了真火。
畢竟,這還是他有新任冀州牧的身份和使節團的武力支持才來到這裡,如果沒有這些條件,恐怕連公孫瓚的面都見不到。
“弟子遵命。”
公孫瓚也不再多嘴,送走劉虞雖然給拿下幽州多了些麻煩,可總比徹底得罪盧植要強得多,事情能這樣了結,已經是老師心軟了。
盧植站起身,震了震衣袖,走到使節團中間,上馬正要離開,突然想到了什麼一般,回頭對公孫瓚道:“伯圭,若是以後身處絕境,就來找玄德庇佑你吧。”
說罷,老爺子再不回頭。
他是舊時代的殘黨,天下紛擾,未來卻已經和他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