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鳳舞大唐之長孫皇后(第3頁)
皇后病逝近半年,太宗讓人在宮苑中修築高臺,以便能登高遠望昭陵,聊撫思念之苦。一次太宗帶著魏徵登上高臺,告訴他昭陵的方向。魏徵眯眼看了許久,對太宗說:“臣眼神不濟,看不清楚。”太宗指給他看,魏徵說:“臣以為陛下您在眺望埋葬高祖的獻陵,若是昭陵臣能看到。”
太宗知道魏徵是在通過這種方式勸諫自己,大哭一場後,忍痛讓人把高臺拆毀。
此後,太宗一直無法忘懷長孫皇后,經常通過各種方式寄託思念之情。
史載:
貞觀十四年(640年),太宗將長孫皇后的神主與七位祖考一同供奉於太廟。
貞觀十五年(641年),令高僧道宣為長孫皇后造供養經;同年,讓長孫皇后次子李泰在洛陽龍門山開鑿佛窟,為母親祈福。
貞觀十六年(642年),令人在太平觀為長孫皇后造原始天尊像,為愛妻追福。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長孫皇后第三子李治在太宗支持下修建大慈恩寺,用以緬懷母親。寺院竣工後,太宗與李治一同組織了隆重的入寺儀式;同年,太宗令蘇方士為長孫皇后造《妙法蓮花經》。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四月二十六日,千古一帝唐太宗、天可汗李世民駕崩,終年五十歲。
即位的唐高宗李治將太宗葬於昭陵。長孫皇后在墓中苦等十三年,終於得以再次與丈夫聚首,實現了“生同衾、死同穴”,也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帝后合葬的先例。
我們可以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檢索,像唐太宗與長孫皇后這樣伉儷情深的帝王夫妻少之又少。
我一直懷疑他們是身負使命、穿越到大唐的神仙伴侶。長孫皇后相夫教子,輔佐太宗征伐四方統一海內,功成之後悄然身退。而太宗則在把隋末亂世打造成路不拾遺、四海咸寧的太平盛世後回到愛妻身旁,永久相伴再不分離!
長孫皇后的容貌史書中沒有交代,但從她於貞觀元年(627年)所作《春遊曲》中可見一斑,那時的她剛滿二十六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