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 作品

第24章 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第3頁)

 高宗派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前往調查,這些人哪經得起查啊,他們曾經胡說八道的每句話現在都成了鐵證,牢牢坐實了欲圖造反的罪名。

 長孫無忌與唐太宗自幼結識,感情深厚。太宗臨死前曾握著他的手叮囑,讓他務必輔佐好李治。長孫無忌也以此為己任,盡心庇佑年輕的外甥。

 長孫無忌在大唐資格很老,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朝中絕大多數官員對他都很尊重,但也有兩人讓他不是很放心。

 他們一個是太宗之子吳王李恪,另一個則是宗室名將、江夏王李道宗。

 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之女,為人英睿果決,文武兼備,李世民常誇吳王像自己。因李治懦弱,還一度動過改立李恪的念頭,全憑長孫無忌勸阻才沒成行。李恪在朝中享有很高聲望,長孫無忌很是忌憚。

 而李道宗出身行伍久蹈戰陣,因個人性格原因,與長孫無忌、褚遂良這樣的文臣不是很對路,且曾在東征高句麗時與之產生齟齬。長孫無忌顧忌他手握兵權且能征善戰,早想除之而後快。

 這幾個紈絝搞出的政治事件,讓老謀深算的他找到了可以光明正大除掉他們的契機。

 他授意房遺愛在交代問題時攀扯李恪,活命心切的房遺愛自然照辦。於是在白紙黑字的供詞下,李恪無辜捲入其中。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二,高宗下旨公開處斬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賜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自盡。

 薛萬徹臨死前放聲高喊:“我乃大唐健兒,留我效命沙場豈不更好,為何讓我死得不明不白。”

 李恪則大罵:“長孫無忌你耍弄權術,陷害忠良,我咒你你全族滅絕。”

 二月初三,門下侍中宇文節、江夏王李道宗、左驍衛大將軍執失思力,均因與房遺愛交往密切被流放嶺南,李道宗於途中病故,再也沒能重返沙場。

 二月初六,房遺直被貶為銅陵尉,薛萬徹的弟弟、名將薛萬備流放交州(今越南境內),取消了房玄齡配饗太宗的待遇。

 這場由風月事件演變的政治風波,在長孫無忌的鐵腕下迅速平息。

 有人在談起這段史即時認為有編造嫌疑,稱《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有反佛傾向,想借此事“汙名化”佛陀。

 我倒覺得是他們嚴重低估了古時史學家的操守,拿現代的標準去框上千年前的事毫無意義。是與非並不是永恆不變的,過去對的事放到現在未必正確,現在做不到並不代表原來就沒有,不能因為當下虛偽橫行就質疑古人的渾樸無華。

 高陽公主追求人性解放、追求美好愛情,這種做法在現代也許是敢愛敢恨的典型。但在當時,她作為一國公主、有夫之婦,不知約束自身反而刁蠻任性、無事生非、背夫濫情,以致丈夫滿門橫遭血洗。功名顯赫的房氏一族,在有唐一代再未出過任何高官,堪稱是敗家中的極品!

 至於長孫無忌,打著平叛名義公報私仇,接連毀掉李道宗、薛萬徹、薛萬備三員猛將,從中可看出其心胸之狹隘,如此強勢又富有心機的人也只有太宗才能駕馭,最終在與甥媳武則天的對抗中敗下陣來,流放黔州落寞自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