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 作品

第58章 盛世能臣之張說二度拜相,開創募兵制

開元八年(720年)正月,宋璟、蘇頲因推行新幣,得罪了權臣被免去相位,宋璟以宰相待遇退休,蘇頲出任禮部尚書。

 京兆尹源乾曜、幷州長史張嘉貞接替了他們。

 源乾曜曾與姚崇同時為相,屬謹小慎微型人格,講傳統、重操守、脾氣好,施政較為寬和。他這種人一般不會做什麼壞事,但也提不出多麼高明的見解。

 再次稱相,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奏請玄宗把自己在長安任職的兩個兒子,外調他地赴任。

 可別小看這一做法,當時的長安在地位上比現在的北京還強,既是大唐國都,更是令萬邦景仰的國際化大都市。不知有多少人千方百計的託門路想要調入朝中,而一旦達成所願,沒有誰願意再離開這繁華所在。源乾曜能這麼做,至少證明他不徇私情。

 玄宗大大褒獎了源乾曜這種至公無私的精神,還下詔讓文武百官學習效仿。有百餘名官員在他的感召下,主動申請調往外地。

 張嘉貞的成長經歷與源乾曜不同,他做過監察御史、兵部員外郎,還長期在地方主政,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戰略眼光。

 開元五年(717年),他在幷州長史任上,針對降唐的突厥九姓散居於太原以北,一旦反叛會嚴重危及京畿安全這一現實,主動奏請玄宗於幷州境內屯駐重兵鎮守,以備不虞。

 玄宗採納了他的意見,專門成立天兵軍,編制八萬人,讓張嘉貞出任首任大使。

 開元六年(718年),玄宗又把橫野軍從蔚州遷往山北,屯兵三萬,用以監視和保護歸附大唐的突厥各部。同時讓拔曳固、同羅、霫、回紇四大部落酋長分別擔任前、後、左、右討擊使,統歸天兵軍節度。有事作戰,無事放牧。

 與源乾曜的執政風格相比,他執法極為嚴格,為人又剛愎自用,有股不怒自威的氣勢,部眾對他敬畏有加。

 擔任宰相後,他重用中書舍人苗延嗣、呂太一,考功員外郎員嘉靜以及殿中監崔訓四人,時常與他們商議政事。這四人在張嘉貞的加持下,頗有點牛哄哄的樣子,時人戲稱他們“令公四俊”,用現代語境來表達,就是“張宰相的四大幹將”。

 聯想到前兩任宰相姚崇與盧懷慎、宋璟與蘇珽,可以大致看出玄宗配備宰相班子的思路,通常是一個作風強勢、一個較為柔和,這樣搭配起來既不容易鬧矛盾,還可以互相制衡。源乾曜與張嘉貞的搭檔,也是出於同一思路。

 開元五年,後突厥可汗默啜意外被殺,許多部落因此脫離後突厥歸順大唐。隨著年輕英武的毗伽可汗繼任,這些部落又開始首鼠兩端起來,一些部落相繼叛唐,重新依附後突厥。

 僕固、跌兩個部落散居在中受降城(今內蒙包頭一帶)附近,朔方大使王晙擔心他們勾結後突厥作亂。在奏請玄宗獲准後,以宴請為名,將兩個部落的酋長誘騙進城一舉殺掉,又出兵剿滅了毫無防範的部落民眾。

 消息一經散播,拔曳固、同羅各部疑懼萬分,擔心遭到與他們一樣的下場。時任天兵軍節度使張說,僅帶二十騎前往安撫。為了體現誠意,他甘冒風險與部落民眾住在一起。

 副使李憲派使者勸止,張說告訴使者:“我的肉不是黃羊肉,不怕人吃;我的血也不是野馬血,不怕人刺。危難時刻,才是我盡忠之時。”

 張說的從容與鎮定感化了各部,人心逐漸安定下來,恢復了原有秩序,危機由此化解。

 張說自開元初年與姚崇爭權敗下陣來,貶為相州刺史。張嘉貞入朝為相,玄宗考慮他曾做過兵部侍郎,且能力出眾,讓他接替張嘉貞做了天兵軍第二任節度使,這次因功再次進入玄宗視野。

 開元九年(721年)正月,監察御史宇文融因土地兼併加劇,人口流失嚴重,影響了各地稅收,提議開展全國人口、農田大普查,把流失戶口與農田重新檢錄在冊,作為今後國家徵收賦稅的依據。宰相源乾曜一向欣賞宇文融他的才幹,同意並呈報了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