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盛世能臣之張說二度拜相,開創募兵制(第2頁)
二月份,朝廷頒詔通告各地:“州縣逃亡戶口,准許百天內根據個人情況,或者歸附原籍,或者編入當地戶籍。過期不至者,全部發配邊疆。有敢於包庇隱瞞的,一併治罪。”
為了督導各地抓好落實,朝廷成立專班,由宇文融帶隊,前往巡察逃亡戶口及沒有登記在冊的農田。宇文融對待工作極其負責,短短時間內就取得了顯著成效,玄宗升任他為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
受到激勵的宇文融趁熱打鐵,奏請設置十名勸農判官兼御史,分頭巡行天下。凡新編入籍的寄居戶,可免六年賦稅。
這項政策從設計本原上講,同推行新幣一樣是件好事。但往下一落,就唸成了歪經。十名勸農使貪圖政績,攀比著苛求地方;而州縣為了迎合他們,一味煩勞百姓。
陽翟(今河南禹州境)縣尉皇甫憬上疏講了幾句實話,玄宗不聽,把他貶到了偏遠的盈川(今浙江衢縣東北)。
有了皇甫憬的負面效應,州縣官員更加變本變厲。為免遭問責保住官帽,他們不惜虛報數字,把原本在籍的戶口也當成新入籍的上報。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全國戶口、農田數量一下增加了八十餘萬。
這項政策很快波及到了邊境的一些羈縻州府,那裡常住民多為歸附不久的草原部落,官員們執行起來尤為苛刻。
蘭池州(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境)胡人康待賓不堪忍受盤剝,挑動突厥各部造反。接連攻陷六胡州,擁兵七萬,進逼夏州(今陝西靖邊西北)。
所謂“六胡州”,是大唐在靈州、夏州南境所設六州,用以安置突厥降戶。
四月份,玄宗詔令太僕卿王毛仲為朔方道防禦討擊大使,會同王晙、張說征討康待賓。
叛軍又暗中與黨項勾連,合力攻破銀城(今陝西神木縣境)、連谷(今陝西神木縣北),佔據了那裡的糧倉。
張說率萬餘軍隊自合河關(今山西興縣西北)出發,趁叛軍不備猛然發起進攻,大敗叛軍,乘勝追至駱駝堰(陝西神木西北)。党項人臨陣倒戈,轉頭攻向叛軍,叛軍潰散,向西遁入鐵建山(今陰山北麓)。
張說安撫党項部眾,讓他們各安其業,並奏請設置麟州(今陝西麟遊縣境)予以鎮撫。
七月初四,王晙大敗康待賓,斬殺叛軍一萬五千人。康待賓被唐軍所獲,押送長安。十六日,玄宗當著四夷酋長的面,將康待賓處以腰斬。
在此之前,玄宗曾詔令隴右節度使郭知運配合王晙作戰,王晙認為憑藉朔方軍自身實力完全可以擊敗康待賓,奏請郭知運返回。
礙於當時的交通條件,玄宗命令還沒到,郭知運已領軍前來,由此對王晙產生了不滿,發兵攻打已經投降的胡人。
胡人以為王晙出賣自己,隨即在康待賓餘黨康願子率領下重新反叛,康願子自稱可汗。玄宗認為王晙無能,將其貶為梓州刺史。
九月十九日,張說靠著平叛大功得以重返朝班,升任兵部尚書,成了大唐三軍總司令。
十二月,玄宗在原有朔方軍的基礎上,設置朔方節度使,統管北部邊防。下轄單于都護府,夏州、鹽州等六州,定遠、豐安二軍及三受降城。
張說以大唐總司令的身份,兼任朔方戰區總指揮。
把如此重要的崗位授予張說,足見玄宗對他的信任與肯定。
張說沒有讓玄宗失望,繼任不久就接連做了三件大事,讓玄宗眼前為之一亮。
第一,平定叛亂。開元十年(722年)八月,張說發兵擊敗康願子,把六胡州餘眾全部遷到河南、朔方所屬各州,徹底根除了禍患。
第二,裁減邊軍。當時的北疆為了應對後突厥,常駐唐軍六十餘萬人。張說經過深入考察論證,認為當前已沒有能對大唐構成實質威脅的強敵,奏請裁撤邊軍二十萬,讓其各自歸鄉務農,以減輕國家負擔。
如此大規模的裁軍,讓玄宗難免心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