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 作品

第62章 猛將王君?遇伏身亡,唐吐邊境狼煙四起

王君?(?音讀”綽“),生年不詳,瓜州常樂人(今甘肅酒泉瓜州縣)。少時加入軍旅,長期鎮守大唐西疆。因驍勇善戰、精通騎射,與河西、隴右節度大使郭運知並稱“王、郭”,為敵虜所懼。

 郭知運也是瓜州人,與王君?同鄉,是王君?的直接領導。除了作戰勇猛,他還頗有雅興,在當地蒐集了一批散失的西域曲譜進獻玄宗,最出名的當屬《涼州曲》。

 玄宗是文藝發燒友,知道這批曲譜的彌足珍貴,專門交代教坊樂工將其譯成大唐音樂,並配上新的歌詞。許多著名詩人爭相為之填詞,其中尤以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以及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臣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最為有名,《涼州曲》也因此得以風行天下。

 開元九年(721年)十月,郭知運病故,副大使王君?順利轉正,接替郭知運做了河西、隴右節度使,併兼任涼州都督。

 河西、隴右的管轄範圍涵蓋今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地,防禦對象主要針對吐蕃。

 吐蕃王朝是與大唐糾葛時間最長的政權,兩國之間時戰時和、亦敵亦友。在大唐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先後滅國無數,卻始終無法徹底征服吐蕃。名義上吐蕃向大唐稱臣納貢,實際上每每趁著大唐內部生亂,蠶食侵吞大唐領土。

 從玄宗繼位至開元十四年(726年)間,大唐對吐蕃採取總體防禦、局部反擊的策略,在邊境上相繼爆發了三次規模較大的衝突。

 開元二年(714年),名將薛訥在大來谷一役中完勝吐蕃,斬獲數萬人;開元五年(717年),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在九曲大勝吐蕃,繳獲大量牛馬;開元十年(722年),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精銳,遠赴小勃律擊敗吐蕃,斬殺萬餘人。

 三次衝突,大唐均佔較大優勢,吐蕃多次遣使講和,但強悍的他們顯然並不服氣,在求和公文中以平等國自居,且言辭傲慢無禮。好面子的玄宗很惱火,一直想再狠狠教訓他們一下,直到打服為止。

 開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玄宗參加完封禪大典返回朝廷,就此事與眾位宰相商議。張說持反對意見,認為近十多年來唐吐戰火連綿,西境各州疲憊不堪,表面上勝多敗少,實際上所失遠遠大於所得。既然吐蕃有求和想法,不如准許他們臣服,使邊境百姓得以安寧。

 玄宗對張說的意見未置可否,只下詔把王君?從前方叫來,說是徵求一下他的意見再定。

 張說退出,嘆惜著對源乾曜說:“君?有勇無謀,看問題只顧眼前,經常想挑動戰爭來換取功名利祿。如果兩國議和,他又到哪裡立功。你看吧,我的意見皇上肯定不會採納。”

 等到王君?入朝,果然竭力懇請玄宗進擊吐蕃。

 開元十四年(726年)冬,吐蕃大將悉諾邏進犯大斗谷(今甘肅張掖民樂縣東南扁都口),在甘州境內(今張掖西北)擄掠一番揚長而去。

 王君?沒有選擇與之正面交鋒,而是率兵在他們身後尾隨。恰逢天降大雪,吐蕃軍中凍死凍傷不少,從積石山(甘肅永靖縣西南)向西歸國。

 王君?分出一部兵力,提前繞路進入吐蕃境內,沿吐蕃撤軍方向一路縱火焚燒沿途野草。吐蕃走到大非川(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休整,因野草全被焚燬,馬匹餓死大半。

 王君?與秦州都督張景順追擊,踏著堅冰渡過青海湖,悉諾邏主力早已遠去,只剩下拖拉輜重的後勤人員。王君?指揮軍隊發起進攻,繳獲牛羊萬餘頭(只),凱旋班師。

 玄宗大為喜悅,升任王君?左羽林大將軍,還頒賜王君?的父親王壽一個少府監的頭銜。

 受到此戰激勵,玄宗對於邊境戰事更為上心。

 說實話,這仗打的有些取巧,且未對吐蕃實力造成任何影響,反讓吐蕃將領懷恨在心。

 開元十五年(727年)九月,吐蕃趁著秋高馬肥之際,在大將悉諾邏、莽布支率領下捲土重來。

 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由悉諾邏指揮,直取瓜州(今甘肅酒泉市轄縣);一路在莽布支的帶領下,進攻常樂(古縣名,今瓜州東南)。

 為什麼這樣做呢?

 王君?的家鄉在常樂,他父親王壽住在瓜州。這次進軍,明顯就是衝著王君?來的。

 重鎮瓜州很快陷落,悉諾邏生擒了刺史田元獻及王君?的父親王壽,打發城中僧侶前往涼州(甘肅武威)報信,並給王君?捎去一句話:“將軍不是一向自詡忠勇嗎,何不放馬前來,決一死戰。”挑釁意味十足!

 王君?登上城樓,遙望西方淚流不止,竟然不敢出兵迎戰。

 瓜州失守,小小常樂縣卻在縣令賈師順的帶領下據城死戰,頂住了兵力佔優的吐蕃。悉諾邏率軍趕來與莽布支合兵一處,接連猛攻十多天,常樂縣仍自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