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猛將王君?遇伏身亡,唐吐邊境狼煙四起(第2頁)
悉諾邏派人勸降,遭賈師順拒絕。無奈之下,吐蕃軍隊一把火燒了瓜州城,怏怏而去。
賈師順一戰成名,因功升任沙州刺史。至於王君?,不僅丟了老爸,還丟了大臉。由於國土未失,倒也沒受什麼指責。
王君?早年寒微時,曾因工作需要,在歸附大唐、散居甘涼之間的回紇、契苾、思結、渾四個部落間遊走斡旋,遭到他們的輕視與嘲諷。等到王君?事業有成,搖身做了河西節度使,便開始挾私報復,一味盤剝苛求他們。
四個部落深以為恥,秘密派人到朝廷告發。王君?聽說了,通過驛站系統搶先一步奏告玄宗:“四部不聽指揮,有叛亂意向!”
玄宗讓宦官前來查問,一方面,宦官也是朝廷官員,立場上更傾向王君?;另一方面,王君?既然誣告四部,必然會花錢買通宦官。一來二去,也就徹底坐實了四部造反的罪名。
玄宗一紙詔令,把四大部落酋長全部流放到偏遠的嶺南。回紇酋長承宗連羞帶恨,加上水土不服,竟一病不起客死他鄉。
消息傳回,承宗的侄子護輸痛哭不止,咬牙發誓要替叔父報仇雪恨。隨即暗中糾集黨羽,時刻關注王君?動向。
開元十五年(727年)閏九月,吐蕃贊普(國王)派一隊使者繞路拜訪後突厥,王君?親率數十名精銳前往肅州(今甘肅酒泉)攔截。護輸收到線人報告,立即帶領部眾於沿途設伏等候。
王君?順利完成阻擊任務,興高采烈的打道回府。路經甘州(今甘肅張掖)以南鞏筆驛時,突然伏兵四起,回紇騎兵吶喊著衝殺而至。猝不及防下,唐軍旗手中箭,軍旗落入回紇手中。
判官宋貞被殺,護輸剜出他的心臟,痛罵著說:“我讓你再出餿主意。”
王君?臨危不亂,與數十部眾結成防禦隊形,拼力死戰。從上午一直打到黃昏,終因寡不敵眾,左右將士紛紛戰死。護輸縱馬向前,瞪視著渾身是血,已經失去戰鬥能力的王君?,狠狠一刀將他砍落馬下。
殺死了大唐節度使,顯然不能再回部落居住了,護輸讓人載著王君?屍體投奔吐蕃。涼州唐軍聞訊趕到,護輸把屍體扔掉急馳逃離。
玄宗痛惜之下,追贈王君?為特進、荊州大都督,賜靈車送其屍體返回長安,隆重安葬於京城以東。喪事由朝廷操辦,令前宰相張說撰寫悼念文章,玄宗親自書寫於碑石。
說實話,對王君?這個人我不太喜歡。不可否認,他作戰勇猛,能征善戰,是員難得的猛將。但他私心過重、動機不純,不是站在國家層面統籌邊防事務,當戰則戰、當和則和。而是一味挑動邊境事端,企圖因戰求進。
戰爭的最高境界一定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把別人的屍體做為功成名就的臺階,實在有些不地道!
王君?戰死,引發河、隴一帶唐軍震恐。
玄宗把朔方節度使蕭嵩調整為河西節度使,讓左金吾衛大將軍李褘出任朔方節度使。
蕭嵩推薦刑部員外郎裴寬為軍府判官,讓他與王君?的判官牛仙客執掌軍政,人心這才逐漸安定下來。
牛仙客原為鶉觚縣(今陝西長武)小吏,因踏實肯幹,受到縣令傅文靜器重。傅文靜升任隴右營田使,召他做了佐吏,因功升至洮州司馬。王君?主政河西,他憑藉才幹與勤勉,成為河西軍府判官,是王君?的得力心腹。
蕭嵩又引薦建康軍使張守珪出任瓜州刺史,張守珪曾跟隨北庭都護郭虔瓘戍守西域,多次擊敗後突厥,是位優秀的邊防將領。
到任後,他統率瓜州殘餘部眾修繕被焚燬的故城,剛把板築建起,吐蕃騎兵趕來,唐軍相顧失色,毫無鬥志。
張守珪鎮定自若的安撫大家,讓人在城樓上設置酒席,旁若無人的飲酒取樂。吐蕃來到城下,懷疑有詐撤軍離開。張守珪出城追擊,吐蕃倉皇而逃。
在張守珪的指揮下,瓜州很快修復。張守珪召集流散民眾,讓他們各操舊業。朝廷嘉許他的功勞,把瓜州升格為都督府,任命張守珪為都督。
牛仙客後來在李林甫的力薦下官居宰輔,張守珪則一直在邊疆效力,移鎮幽州時于軍中收了個叫安祿山的義子。
蕭嵩很快穩住了形勢,隨即把眼光瞄向吐蕃。他了解到悉諾邏自從攻克瓜州,在國內威望日隆,便設下反間計,派人到吐蕃散佈謠言,聲稱悉諾邏與大唐勾聯,有背叛意向。吐蕃贊普信以為真,下令處死了悉諾邏,吐蕃軍中士氣為之低迷。
十二月,為防止吐蕃擾邊,玄宗詔令隴右道出兵五萬六千人,河西道出兵四萬人,又從關中、朔方分別徵調一萬兵力,集結於會州(甘肅靖遠東北)防秋。
大唐防秋體制自此開始,這是一次重大的戰略轉變,標誌著大唐在西北邊境的態勢,開始由防守反擊轉為主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