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 作品

第65章 盛世下的隱憂(第3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裴光庭接手吏部前,朝廷選任官員通常以能力才幹為主,兼看資歷年限,特別優秀的可以不論年資越級提升。這就導致一些才能平庸的官員很長時間得不到使用,甚至有人二十多年還呆在同一位置混吃等死。

 當然這種情況也帶來許多問題,畢竟能力才幹不太好衡量。朝中有人,不行也行;朝中無人,行也不行!

 裴行儉為解決這一弊端,採取了一種不得已的方式,即論資排輩!能力才幹不好評判,資歷年限可都是寫在紙面的。有了晉升名額,不管能幹與否,誰任職時間長誰上,嚴禁越級提拔使用。

 政令下達後,許多長久得不到提升的官員興奮的手舞足蹈,連連稱讚這紙詔令是“聖書”,而那些憑藉真本事吃飯的才俊之士,無不埋怨嘆惜。

 宋璟為之竭力爭取也未能成功,此後官員大都不再追求名聲政績,只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苦熬資歷,整體質量一年不如一年。類似姚崇、宋璟、張說這樣能力出眾之人,再難攀上宰相高位。

 裴光庭因此倍受非議,在他死後,太常博士孫琬認為他用人只講年資,使勤奮的人失去了上進通路,奏請玄宗將他諡號為“克”。

 第四,重用苛細官員,只知盤剝苛求,導致中央與地方矛盾不斷加深。在宇文融前,唐朝宰相都是以文學見長的傳統士大夫。武則天在位時,宰相更換雖然頻繁也沒脫離這一宗旨。

 宇文融這樣的經濟能臣上位,讓玄宗嚐到了甜頭,開始有意識的挑選類似人才。

 前宰相楊政道之子楊崇禮,擔任太府卿二十餘年,為人精明細緻,把大唐國庫管理的井然有序,庫內錢財、貨物堆積如山。每年僅駁回各部門的超預算開支,就多達數百萬緡,是玄宗極為放心的大管家。

 開元二十一年(732年),九十高齡的楊崇禮以戶部尚書身份退休。玄宗得知他三個兒子楊慎餘、楊慎矜、楊慎名都以清廉、勤奮著稱,便任命楊慎矜為監察御史兼太府出納,楊慎名為含嘉倉出給(國家糧倉,位河南洛陽)。兩人在本職崗位乾的都很出色,深受玄宗欣賞。

 楊慎矜上奏提議,全國各州繳納布匹,如有汙漬穿孔的,一律按布匹市價折換成絹,重新補交。自此徵調日益頻繁,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在不斷扯皮中累積。苛察比起不作為,其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五,宰相隊伍不團結,互相拆臺,朋黨之風漸起。開元初年的兩任宰相姚崇、宋璟,因能力超強資格又老,與他們搭檔的宰相對兩人言聽計從。

 到了張說,雖略遜於姚、宋,且因封禪一事,與源乾曜意見不和,但總體上也還可以,至少無須勞煩玄宗出面。

 之後的宰相,能力與資歷相當,就開始產生了紛爭,甚至經常鬧到玄宗面前。

 李元紘與杜暹不團結,被玄宗集體罷免。蕭嵩推薦了韓休,韓休卻多次在玄宗面前與蕭嵩爭論,當面指責蕭嵩過失。

 蕭嵩說不過韓休,向玄宗申請退休。玄宗也不好偏向誰,只得再次把兩人同時罷免,提拔京兆尹裴耀卿、前中書侍郎張九齡為相。

 誰知沒過多久,裴耀卿與張九齡又因禁止私自造錢一事有了分歧,這讓玄宗對科舉出身的士大夫產生了成見,認為他們個個自詡清高,書生之見不足以成事。

 吏部侍郎李林甫出自宗室,門蔭入仕,生性狡猾柔順,做事幹淨利落。他利用自己身份,刻意拉攏玄宗身旁宦官和得寵的武惠妃,由此進入玄宗視野,於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躋身相位,開啟了他長達十九年的宰相生涯!

 李元紘、杜暹、蕭嵩、韓休、裴耀卿、張九齡以及病故的裴光庭,雖然任期不長,也各有缺點,至少在人品上沒什麼大問題,玄宗施政有任何過失,也能及時勸諫。

 到了李林甫,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領會玄宗意圖,只要是玄宗想辦的事,不用玄宗提醒就辦的明明白白;玄宗不願做的事,他會想方設法替玄宗尋找理由,不讓玄宗有任何道德上的負擔。

 把這麼一個大奸若忠的人放在身邊,玄宗對朝政的把控愈發放任自流。

 第六,宦官勢力坐大。這點前面講過,玄宗個人能力超強,加上楊思勖、高力士這些第一代高級宦官素質較高,對朝廷尚不至於造成多大危害。但宦官這類畸形群體,因其生理特殊導致心理變態,且由於他們長期近距離接觸皇帝,一旦坐大很難控制。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只等何時爆發了!

 從歷史上看,所有危機無不產生於強盛時期。就像人到中年一樣,貌似健康的肌體,早已種下了病根。

 防微杜漸,對個人是這樣,對一個政體、一個國家更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