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盛世頂點之一,單方面毀約的大唐
開元盛世的頂點在哪一年,不太好給予明確界定。但是因為開元二十九(741年)之後,就進入到天寶新紀元,我們姑且把這一年稱做盛世的頂點。
在長達二十九年的高速發展中,大唐國力蒸蒸日上。與之相反,周邊那些曾對大唐構有威脅的強鄰,比如後突厥、突騎施,卻是內亂不休、逐漸衰敗,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那麼,在這一歷史的轉折點的前後,大唐內外到底發生了哪些大事?盛世的頂點又體現在哪裡?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在金城公主李奴奴的提議下,與吐蕃在赤嶺立下界碑,作為雙方互市場所,各自安好。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在與吐蕃邊將乞力徐的會晤中提出:“我們兩國現在通婚和好,有如一家,沒必要再在前沿設置戍守力量,阻礙邊民耕牧,不如同時撤去。”
乞力徐雖對崔希逸的為人表示認可,但是擔心大唐未必會把邊防所有事務全權委託給他,萬一遇到奸人挑撥離間,說動玄宗趁虛發起襲擊,對雙方都不是好事!
崔希逸反覆勸說竭力保證,最終成功說服了乞力徐。雙方遂殺白狗起誓結盟,各自撤走前沿守軍。失去了軍事存在的制約,牧民們得以安心放牧。僅僅幾天內,邊境線上牛羊遍野,一派盎然景象。
吐蕃不再與大唐交鋒,轉而向西拓展,進擊小勃律。小勃律位於現在的克什米爾西北,建都孽多城(今吉爾吉特),一直向大唐朝貢,接受大唐庇佑。玄宗讓吐蕃停止進攻,吐蕃不聽,竟一舉攻破小勃律,惹惱了玄宗。
恰好崔希逸麾下官員孫誨入朝辦差,聽說了此事。邀功心切的他求見玄宗,奏請趁吐蕃不備一舉拿下。
這種單方面的毀約行為,素為信奉禮義的大唐所不恥。換上李林甫之前任一宰相,可能都會力勸玄宗。可惜,現在的朝廷早在李林甫的刻意打壓下,沒人敢於輕易發話。而玄宗也已陷入“我是老大”的偏執中,不僅不允許在朝堂上聽到不同聲音,甚至不允許鄰近國家敢於違背自己意志。隨即指派內給事趙惠琮與孫誨共同前往,相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