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 作品

第92章 肅宗的猜疑型人格導致的人倫悲劇

【01】永王李璘謀亂疑案

 永王李璘是玄宗的第十六子,生年不詳,由於他的母親郭順儀死得早,自幼由肅宗撫養成人。肅宗對這個年幼的弟弟非常疼愛,時常抱著他入眠。

 李璘從小聰敏好學,於開元十三年(725年)獲封永王,並遙領荊州大都督。

 至德元載(756年)六月,長安被叛軍攻陷,李璘隨父兄逃難,跟著玄宗進入蜀地。途經漢中郡時(今陝西安康),玄宗下詔讓兒子們分掌天下兵權,其中由李璘執掌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鎮守江陵(今湖北荊州境)。

 諫議大夫高適認為此舉不妥,向玄宗勸諫,玄宗沒有采納,李璘遂到任江陵。

 當時江、淮地區的租賦都需經江陵中轉,貨物堆積如山。李璘招募了數萬兵力,日常開支動輒上萬。李璘自小生長於深宮,極度缺乏社會歷練。他的兒子襄城王李瑒倒是頗有勇力,也喜歡談論兵法,與幕僚薛鏐共同為李璘出謀劃策,組成了李璘的智囊團隊。

 他們經過分析認為,當今天下大亂,只有南方未經戰火離亂,仍然富足完備。李璘掌握著四道兵力,擁有數千裡領土,應參照東晉做法,佔據金陵(今江蘇南京)保有江東。

 已經繼位為帝的肅宗也不知從哪裡聽到的這個消息,下敕令讓李璘回到蜀地陪伴玄宗,李璘沒有聽從。

 江陵長史李峴以生病為由向李璘辭行,趕到了肅宗那裡,肅宗召集他與高適商議。高適向肅宗陳述佔據江東的利害關係,並且信誓旦旦的宣稱李璘必反。

 為了分化李璘勢力,避免江、淮陷入割裂,肅宗下令成立淮南節度使、淮南西道節度使。

 同時指派高適、來瑱分任淮南、淮南西道首任節度使,讓他們與江東節度使韋陟共同防範李璘作亂。

 淮南節度使轄廣陵(今江蘇揚州)等十二郡,大體範圍涵蓋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淮南西道節度使轄汝南(今河南駐馬店汝南縣境)等五郡,包括今河南、安徽、湖北部分地區。

 十二月二十五日,李璘在沒有徵得肅宗同意的情況下,指揮所屬兵力沿著長江順流東下,軍容盛大嚴整,但並沒有什麼確鑿證據能表明他有割據一方的企圖。

 吳郡(今江蘇蘇州)太守李希言發公文詰問李璘擅自引兵東下的意圖,很可能是這紙公文措辭過於生硬,惹惱了李璘。李璘隨即分派將領渾惟明襲擊吳郡,季廣琛襲擊廣陵(江蘇揚州)。

 李璘進至當塗(今安徽馬鞍山),李希言所部將領元景曜與丹徒太守閻敬之出兵阻拒,廣陵長史李成式也派將領李承慶前來會合。

 雙方在江面展開激戰,李璘招募的這些士卒戰鬥力很強,竟一舉擊敗唐軍,斬殺了閻敬之,元景曜、李承慶戰敗歸降。

 消息一經傳出,引發江、淮震動。高適、來瑱、韋陟三人在安陸(今湖北孝感安陸)集會,簽訂盟約共同出兵討伐李璘。

 說起高適、來瑱與韋陟這三人,哪一個都不簡單!

 高適是唐初名將高侃之孫,著名的邊塞詩人。他雖沒有直接指揮過戰爭,但曾長年遊歷於邊防一線,特別是做過名將哥舒翰的幕僚,參與過進擊吐蕃的戰爭,對於打仗並不陌生,稱得上半個行家。

 來瑱的父親是右領軍大將軍來曜,名聲相對小些。但來瑱在抗擊安史之亂時表現的異常神勇,屢次擊敗叛軍,人送綽號“來嚼鐵”,稱的上是員猛將。

 至於韋陟,他的父親韋安石是武周時期的宰相。韋陟本人也是著名的文人、書法家,還曾差點當選宰相。只不過因替左拾遺杜甫講了兩句公道話,遭到具有疑心病的肅宗棄用。

 有了這三個人坐鎮指揮,李璘想不敗都很難!

 至德二載(757年)二月,廣陵長史李成式、河北招討判官李銑,合兵攻打位於當塗的李璘。

 李銑帶著數千人屯駐揚子縣(今江蘇儀徵市),李成式所部判官裴茂率三千人屯駐瓜步(今南京長江大橋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