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二聖歸天,唐代宗繼位(上)(第2頁)
之前,田神功自任城(今山東濟寧境)發兵擊敗劉展,留連於江淮的繁華,逗留揚州不走。太子賓客尚衡、左羽林大將軍殷仲卿則在田神功的地盤上互相爭鬥,聽到李光弼要來,田神功即刻動身趕赴河南戰場,尚衡、殷仲卿則相繼回到朝中。
李光弼除軍旅事務由自己決斷,其他各類雜事全部交由判官張傪處置。張傪精通吏務,辦事精明妥當,眾將領找李光弼彙報事情,李光弼都會讓他們先與張傪商量。眾將對待張傪如同侍奉李光弼,軍中秩序嚴整井然,華東得以安寧。
田神功從平盧軍一名偏將躍居為節度使,作風極為倨傲且不太懂禮數,幕府判官劉位等人見他都要行跪拜禮。當他看到李光弼與張傪用平等禮節相處,不禁大驚失色,找到劉位等人一個個賠禮道歉:“我田神功粗人一個,不識禮數,你們也不提醒我,以至冒犯了各位先生,實在對不起!”
田神功在李光弼薰陶下,驕悍習氣大為改觀,變的謙和有禮,終成一代忠良。
所謂名將,不僅在戰場上百戰百勝,更能在品行操守上成為眾人爭相效仿的標杆楷模!
眼見華東兵患有所好轉,對史朝義形成了東、西夾擊之勢,誰知一場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拖住了李光弼的步伐。
上元二年(761年)十一月,戶部侍郎劉宴捲入一樁私通叛軍案中,被貶為通州刺史。肅宗起用御史中丞元載接替戶部侍郎,兼鹽鐵、鑄錢及江淮轉運使。
元載認為江、淮地區雖經戰亂,境內百姓仍比其他各地富有,於是按戶籍追查收繳從天寶十三年(754)至上元二年(761)八年來拖欠的賦稅。他選擇當地有勢力的豪強出任縣令,催逼百姓繳稅。不管欠多欠少、家產多少,只要發現誰家中存有錢糧,立刻派人包圍並將財產登記造冊,然後強行取走一半資產,美其名曰“白著”(意為無故而破財)。
遇到不肯服從的,便動用嚴刑威脅。家中存有十斛左右糧食的百姓,都會戰戰兢兢等待上門抄沒。
所謂官逼民反,不少人在苛政之下,嘯聚山林當了盜匪,官府根本無力阻止。
寶應元年(762年)八月,台州有個叫袁晁的胥吏,因不肯殘虐百姓,加之徵賦不力,受到鞭背刑罰。他一怒之下率眾起義,攻陷臨海城,趕走了台州刺史史敘,建立了政權,改年號“寶勝”。隨後接連攻下浙東數州,貪官汙吏望風披靡,過不下去的百姓紛紛歸附,部眾一度猛增至二十萬人。
袁晁起義震動了朝廷上下,肅宗急令李光弼暫停攻打史朝義,出兵鎮壓袁晁。
廣德元年(763年)四月,袁晁與李光弼所部將領張伯儀前後十餘戰,終因實力不濟,在石壘寨(今天台關嶺)戰敗被俘,押送長安處死。他的弟弟袁瑛帶領五百殘部退守寧海以北紫溪洞,被唐軍包圍活活餓死。
這一戰在李光弼的指揮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卻嚴重動搖了大唐在江淮一帶的統治根基,使得台州一帶成為中、晚唐時期禍亂爆發的重要源頭之一。
【02】郭子儀再度出山
河東(治山西太原)、河中(治山西永濟)歷來是關中重要屏障及屯兵場所,安史之亂爆發以來,史思明曾圍攻太原,被李光弼所敗,之後再未曾染指。
李光弼入朝,河東節度使由王思禮接任。王思禮雖說比不上郭子儀、李光弼,但也稱的上百戰宿將,河東在他領導下固若金湯,光糧食就存有百萬斛之多。不僅自給自足,還時常接濟關中。
上元二年(761年)八月,宗室大臣李若幽因跟隨李光弼征討史思明有功,官拜鎮西、北庭、興平、陳鄭等節度使,出鎮絳州(今山西運城新絳縣),賜名李國貞。
王思禮病故,肅宗派管崇嗣接任節度使。管崇嗣此人前文有過交代,他出自河西軍,原為哥舒翰麾下裨將,潼關失守跟隨肅宗逃至靈武,其人粗疏不拘小節,多次遭到御史彈劾。肅宗因他一直跟隨自己,對他表現的相當大度。
上任後,他一改李光弼、王思禮治軍嚴整的作風,任由左右親信胡作非為,結果僅在數月之間,就把王思禮存下的豐厚家底消耗殆盡,糧庫中只剩下不滿萬斛的變質陳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