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代宗李豫和他的那些權臣
【01】
廣德二年(764年),是代宗李豫繼位的第二個年頭,也是安史之亂平定後的第一年,百姓嗷嗷待哺,國家百廢待興!
這一年,代宗組織了戰亂後的首次人口大普查。普查結果令人震憾,全國累計290萬戶、1690萬人,比起天寶十三載(754年)的906萬戶、5288萬人,約有3600萬人死於戰亂。
這一年,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被逼叛出大唐。為了應對危機,代宗採納李抱真意見,起用賦閒已久的郭子儀。郭子儀重披戰袍再挽狂瀾,止住了吐蕃擴張態勢,成為代宗時期的中流砥柱。
這一年,二十二歲的雍王李適成為皇太子,大唐後繼有人!
這一年,元宰、杜鴻漸取代遭到宦官構陷的劉宴、李峴,登臨相位,與王縉一起組成了代宗的宰相班底。
這一年,代宗起用被貶為太子賓客的劉晏為河南、江淮轉運使。劉宴在宰相元載的支持下,協調沿途各道節度使,組織人力清除通濟渠泥沙,使大運河暢通無阻,重新恢復了漕運。每年可從江淮向關中轉運數十萬石糧食,有效緩解了關中缺糧現狀。
從這幾件事可以看出,代宗在盡最大努力試圖恢復戰亂帶給國家的創傷。只是前人留下的攤子實在太爛,內憂外患之下的大唐百病叢生,皇權已衰、人心離散,想要重煥生機需要有大刀闊斧的勇氣,而性格優柔的代宗顯然無法勝任。
【02】
永泰元年(765年)三月,代宗下令讓左僕射裴冕、右僕射郭英乂等十三名文武大臣在集賢殿待命,以便及時商議、處辦國政。
左拾遺獨孤及上疏指出:“陛下召集裴冕等人候命以備諮詢,這種做法非常好,是五帝才有的盛德。然而從近期情況看,陛下雖能容忍他們的耿直,卻並不採納他們的意見。只有寬容的聲譽,沒有訥諫的事實,使得勸諫的臣子不再言語一心安享俸祿,互相結交以便仕途通達,讓忠直的人大感嘆惜,臣也深以為恥。”
“如今戰火連綿已近十年,百姓無法生產,生活全無著落。那些擁兵自重的將領,家宅館舍橫亙街巷,奴婢都有吃不完的酒肉,貧困的人卻要拖著瘦弱的身體從事繁重勞役,被官吏們敲骨吸髓。”
“長安城中光天化日之下搶劫殺人的暴行時有發生,官府從來不敢過問。將軍怠惰放任,士卒暴虐橫行,百官無人做事,有如沸粥亂麻。”
“民眾有事不敢向官府報告,官府有事不敢向陛下稟明,忍受著痛苦折磨,無處可以控訴。時局混亂到了這個地步,陛下仍不去考慮如何挽回,臣實在感到恐懼。”
“現在邊境只有朔方、隴西遭受吐蕃侵擾,依靠邠州、涇州、鳳翔的駐軍完全可以抵擋。除此之外,天下大體平定,可是駐防各地的大量軍隊並沒有解散。”
“傾盡國家財力,去供應用不上的軍隊,臣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如果是出於居安思危,可以選派精兵控制要地,開設屯田,將其他冗員全部裁撤,把供應他們的物資充做勞苦百姓的租賦,國家每年就可以節省一半開支。陛下怎麼可以固步自封,坐等著禍患一天比一天嚴重呢!”
獨孤及的這番話雖說點到了根子上,但也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裁軍一事談何容易,那些割據一方的藩鎮怎肯輕易拋舍靠著戰亂獲得的巨大利益。恐怕詔令一下,國家立刻就會陷入戰亂。
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代宗也只能將這份慷慨激昂的提議擱置起來。
【03】
四月份,代宗派御史大夫王翊兼任諸道稅錢使,前往各地督導租賦徵繳工作。河東道租庸、鹽鐵使裴諝入朝彙報,代宗向他詢問鹽鐵稅每年營利情況,他卻許久沒有應答。
代宗追問,他說:“臣從河東前來,一路上看到小麥顆粒無收,農民愁苦怨嘆。臣以為陛下見到臣,一定會先向臣瞭解民間疾苦,沒想到竟然問臣收了多少稅,所以臣不敢回答。”
裴諝在用這種方式委婉表達苛捐雜稅過多,代宗向他致歉,升任他為左司郎中。
裴諝說的沒錯,然而這麼多的軍隊要養,還要維持朝中權貴的奢侈生活,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代宗不關心稅收又能關心什麼!
在這種思想下,時任京兆尹的第五琦提出了“什一稅”,即每十畝田收取其中一畝的糧食作為租賦,代宗當即予以允准。
大曆元年(766年)正月,代宗又讓戶部尚書劉晏、戶部侍郎第五琦分掌天下財賦。劉晏、第五琦都是有唐以來知名的理財能臣,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除了竭澤而漁還能有什麼辦法!
代宗時期的國力與唐初時相差不多,完全可以借鑑當時輕徭薄役的方式與民休息,但是過慣了奢靡日子的權貴集團又怎肯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
十月十三日是代宗的四十歲生日,各道節度使紛紛進獻金帛、器服、珍玩、駿馬為皇帝慶生祝壽,這些財物累計價值二十四萬緡。
中書舍人常袞進言:“節度使不會男耕女織,所獻財物必然取之於民。聚斂百姓怨憤來向君王獻媚,此種習氣不可助長,請您下令退還。”代宗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