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代宗李豫和他的那些權臣(第3頁)
中唐時期的藩鎮節度使調整,不是朝廷一紙詔令就能解決的事,通常都要經過血腥殺戮才能產生,只有手腕足夠強硬的狠人才能懾服軍心。因此,後來的節度使往往都是帶兵的武將。
【07】
宰相元載專權自重,王縉、杜鴻漸都附和於他,名義上是三人班底,實則是元載一人說了算。
元載及其家人都很貪婪,利用手中權力大行方便之門。他擔心奏事官在向代宗彙報時揭發他的醜行,便以層層把關為由,奏請代宗:“百官奏事應先向其長官報告,再由其長官報告宰相,然後才可上奏。”
代宗批准後,他又拿著代宗的批示告諭百官:“近來各部奏事的人太多,且奏疏大多質量不高、胡說八道,因此各級要加強把關,由長官、宰相審核後方可上奏!”
刑部尚書顏真卿上疏,認為:“郎官、御史是陛下耳目。奏事先向宰相彙報,這不等於遮住了自己的耳目!陛下如果擔心群臣會有讒言詆譭,完全可以察看他們所說是真是假!查出是假,立即處死;查出是真,給予獎勵!”
“現在這種做法,只會讓天下認為陛下倦於政事,以此為名堵塞諫言之路,臣為陛下惋惜!”
“太宗當年下令‘即便沒有入籍的人,如有緊急事務奏報,門衛也不可阻攔。’就是擔心有人矇蔽天子。李林甫做宰相時,非常忌恨向天子彙報實情的人。高壓之下,連路上行人都不敢隨意開口。以至天子的指令傳達不到下面,下面的實情上達不到天子,這才導致禍亂髮生,國家衰敗到了今天這個樣子。”
“陛下就是令群臣言無不盡,群臣都不敢暢所欲言,何況讓宰相把關控制。長此以往,陛下所能聽到、看到的不過三、四人而已。沒有人勸諫,陛下一定認為天下無事,這豈不是李林甫再生!而且即便專權如李林甫,對於群臣有不向他諮詢直接奏報天子的,也只是在背地裡報復,仍沒敢公開下令奏事先向宰相彙報。陛下如果不早些覺悟,等到將來被孤立起來再去後悔可就晚了!”
元載看到這封奏疏恨的咬牙切齒,誣告顏真卿誹謗,將其貶為峽州別駕,趕出朝廷。
華原縣令顧繇舉報元載兒子元伯和受賄,直接被流放到錦州(今湖南懷化、貴州銅仁一帶)。
隴右行軍司馬陳少遊強悍精明,精通行賄之道,通過結交權貴,做上了桂管觀察使(今廣西桂林)。他嫌桂州偏遠又是煙瘴之地,便向宦官董秀和元載另一個兒子元仲武行賄,數天後調整到了富庶的宣州(今安徽宣城),做了宣歙觀察使。
大曆五年(770年),元載在代宗支持下,設計除掉了權勢滔天的閹宦魚朝恩,代宗對他格外寵信。元載因此愈發驕橫,時常在眾人面前大言不慚,吹噓自己的文韜武略,古今中外無人能及。他賣弄權術、耍弄心機,把給錢辦事這條規則整得明明白白。他僭越標準,生活奢靡,變得毫無節制。
吏部侍郎楊綰性格耿直,處事公允,不肯依附元載。嶺南節度使徐浩貪婪讒佞,從南方運來大量珠寶向元載行賄。元載遂將楊綰調整為國子監祭酒,讓徐浩接任吏部侍郎。
元載家鄉一名長輩從宣州趕往長安,求元載給個一官半職。元載料他成不了氣候,隨意給幽州寫了封推薦信打發他走。
他見元載態度冷漠有些生氣,走到幽州時私自將信拆開,裡面除了署名再無一字。他雖惱怒卻毫無辦法,只好心懷忐忑找到了幽州軍府。軍府判官聽他是元載所薦,大驚之下立刻報告節度使。節度使安排一名高級軍官用箱子把信裝走,將他迎到貴賓室熱情招待。數天後,他辭行離去,節度使送給他上千匹絹。元載威權就是到了這種人見人畏的程度!
代宗從旁人耳中得知了元載所作所為,本著治病救人的態度,單獨召見元載,好言好語的教育了一番。沒想到元載卻是滿臉的不情願,代宗由此對他產生了反感。
元載看不上李泌,在代宗面前謊稱:“李泌時常與親戚朋友在禁軍中宴會,還與魚朝恩關係親近,很可能參與了魚朝恩叛亂。”
這話如果換到其他人,代宗一定會信,但李泌是什麼樣的人,代宗心裡清楚的很。人家在肅宗時就主動辭去了宰相職務,怎麼可能與魚朝恩有染。於是面色和悅的解釋說:“禁軍之中,很多都是李泌故交,是朕讓他去的。誅殺魚朝恩,李泌也出了不少主意,你不要懷疑他。”
代宗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元載仍然糾集黨羽不斷攻擊李泌。恰好江西觀察使魏少遊需要一名參佐,代宗對李泌說:“元載容不下您,朕先把您藏到魏少遊那裡。等朕除掉元載,再來通知您。”隨即任命李泌為江西判官,並囑咐魏少遊好好待他,李泌的第二次入世之旅便這樣匆匆結束!
猖狂的元載完全忘記了當初魚朝恩的下場,仍然在不作不死的路上努力狂奔,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