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度使更替,充滿血腥的權力交接
【01】節度使更替,代宗面臨的新難題
代宗即位時期的這茬藩鎮節度使,除去少數幾個少壯派,基本都已步入老年。年齡大點的,如田承嗣、李忠臣等人已是六、七十歲的老人,稍小些的馬璘也已五十多歲。要知道大唐在我國曆史上雖然經濟水平較為發達,但人均壽命也不過四十多歲,到了該自然凋謝的時候。
從大曆八年(773年)左右開始,許多節度使相繼病故。這就給代宗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誰來接替他們!
此事如放在玄宗時期根本不算什麼,朝廷一紙詔令就能解決,但在代宗時卻是困難重重。這些藩鎮經過十多年的野蠻生長,早已異化為獨立於朝廷的割據勢力。節度使活著時擁兵自重,不允許朝廷有任何染指。死後,也大多由他們的麾下將領搶班奪權。幾乎每一次節度使更換,都要經歷一次血腥屠殺,有的甚至演變為較大規模的叛亂。
【02】模範節度使李抱玉、令狐彰
大曆六年(771年)正月,河西、隴右、山南西道、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出於抗擊吐蕃大局需要,主動請求讓出山南西道。
大曆八年(773年)正月,永平軍節度使(駐滑州)令狐彰病故。他原是安祿山手下大將,歸順朝廷後突然轉了性,治軍嚴格,鼓勵農桑,頗有一些政績。在多數藩鎮囂張跋扈的情況下,他能夠堅守本心,按時向朝廷上繳貢賦,每年派三千精兵參與防秋任務,且自帶糧草不用朝廷供應,沿途秋毫無犯,是當時難得的模範節度使。
患病期間,他採納掌書記高陽意見,向朝廷上疏:“當年魚朝恩攻破史朝義,準備進入滑州劫掠,臣沒有允許,因而得罪了他。等到魚朝恩被殺,臣已重病在身,無力入朝拜見,留下此生最大遺憾。”
“臣即將離世,所轄府庫均已登記造冊、封存備查,軍中將士以及州縣官員也都安靜待命。聽說吏部尚書劉晏、工部尚書李勉德才兼優,可以委託大事,請抓緊讓他們前來接替臣的職務。臣已責令兒子令狐建即日動身,返歸洛陽家中。”
他死後,麾下將士準備擁立令狐建,令狐建誓死不從,按照父親遺命舉家西歸洛陽。
代宗接到奏疏非常感動,三月初一,任命李勉為永平軍節度使,實現了和平交接。
只是像李抱玉、令狐彰這樣主動交權的節帥太少,大部分節度使根本沒有這個覺悟,都在拼命的爭權、撈權!
【03】有夢想、有追求的朱泚
大曆三年(768年)六月,盧龍兵馬使朱希彩在朱泚、朱滔兄弟協助下,發動兵變殺掉了前節度使李懷仙,如願以償主政盧龍。在任期間,他上對朝廷無禮,下對將士暴虐,引來軍中不滿。
大曆七年(772年)七月十四日,孔目官李懷瑗趁朱希彩不備,將其殺死。此時,經略副使朱泚在城北駐紮,他弟弟朱滔掌管牙兵,唆使近百人趁亂呼喊:“節度使非朱副使不可。”
朱氏兄弟在軍中素有威望,又各自掌有兵權,眾人隨即擁立朱泚暫時代理軍府事務。朱泚遣使將此事奏報朝廷,代宗本就對河北藩鎮無可奈何,索性做個順水人情,任命朱泚為節度使。
朱泚是昌平人,父親朱懷珪做過大唐薊州刺史,他通過門蔭入仕,年少時加入軍旅。武藝雖然平常,卻很有些見識與眼光。到任後,他一改盧龍軍鎮往日做法,主動改善與朝廷的關係,讓代宗眼前一亮。
大曆八年(773年)八月,朱泚響應朝廷號召,派弟弟朱滔帶五千精銳騎兵,遠赴涇州(今甘肅涇川北)參與防秋戰備。
盧龍就是以前的范陽,是安祿山起家的地方。從安祿山作亂開始,這裡軍隊有近二十年不曾接受過朝廷指揮。這一標誌性事件讓代宗大喜過望,賞賜給朱滔大量財物以示褒獎!
朱泚得到代宗激勵,表現的愈發積極。又通過朱滔向代宗上言,請求下次親自率軍參與防秋。
防秋是玄宗年間為抵禦吐蕃、突厥秋季進犯而採取的一項戰備措施,由各地節度使輪流指派將領帶兵戍防,有些類似於現代的輪戰,節度使作為藩鎮最高長官通常不直接參與。
朱泚這一請求無疑又開了個先河,代宗痛快允准,並在長安城內提前為朱泚修建了一所大宅子等待他來。
大曆九年(775)七月,朱泚率軍向長安進發,替換弟弟朱滔。行至蔚州(今河北張家口蔚縣)罹患重病,將領們勸他回去養病,等病好了再去。他態度堅定的說:“我要是死了,你們就是抬著我的屍體也要趕到長安!”
九月初四,朱泚抵達長安!
這支曾經佔據長安的范陽鐵騎,今天以大唐軍隊身份重新入城,讓長安士民倍感振奮。歡迎的人群裡三層、外三層夾道歡呼,聲勢之大堪比二聖(指唐玄宗、唐肅宗)迴歸!
九月初八,代宗親自在延英殿設宴,隆重歡迎朱泚及其隨行將士,犒賞之豐厚,為近年所未有。
大曆十年(775年)正月十一日,朱泚主動申請留居長安,讓弟弟朱滔擔任盧龍留後。代宗求之不得,當即批准!
此後的朱泚與郭子儀等將領密切配合,多次帶兵擊退吐蕃,成為代宗得力干將,表現相當亮眼!
大曆十一年(776年)八月,代宗正式加封朱泚同平章事,得以出將入相!
朱泚由此迎來了他在大唐的高光時刻!此時的他絕對不會想到,就在不遠的將來,他會以判軍角色佔據長安!
與大多隻滿足於割據一方的“土皇帝”相比,朱泚的人生規劃顯然更為遠大!他是個有夢想、有追求的人,節度使顯然不是他最高目標!
【04】老奸巨滑的田承嗣
大曆八年(773年)正月,昭義節度使薛嵩病故。
薛嵩家世顯赫,祖父是“三箭定天山”的生猛將領薛仁貴,父親是安祿山的前任、范陽節度使薛楚玉。如此家境,卻仍架不住遭人排擠,報國無門的他選擇了依附安祿山一同造反。後來為形勢所迫向大唐投誠,反而官至節度使。
他與河北其它藩鎮一樣,對大唐只保持著表面上的臣屬。所轄相州刺史薛擇、衛州(今河南衛輝)刺史薛雄、洺州刺史薛堅都是他本家親戚。兒子薛平年僅十二歲,擔任磁州(今河北邯鄲磁縣)刺史。
薛嵩死後,將士們脅迫薛平為帥,薛平假裝答應,不久又把位置讓給了自己的叔叔薛崿,趁夜載著父親靈柩逃歸家鄉,離開了這塊是非之地。薛平的選擇絕對是明智之舉,成年後他入朝為官,歷任左龍武大將軍、左金吾衛大將軍等職,活到八十歲壽終正寢。
薛嵩的死,讓鄰近的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動起了歪心思。
田承嗣是安祿山手下資深將領,其人狡猾多詐,驍勇善戰。歸順大唐後一直不安分,竟在軍府中公然為安祿山、史思明父子四人建造祠堂,尊稱“四聖”。還每天向他們虔誠祭拜,乞求讓自己早日做上宰相。完全忘記了當初就是他在鄴城忽悠史朝義去幽州搬兵,結果史朝義前腳剛走,他後腳就投降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