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 作品

第117章 朕努力了,無奈天不佑朕

大曆十二年(777年),代宗在舅舅左金吾衛大將軍吳湊的協助下,一舉剪除了專權亂政的元載集團,將朝政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代宗自登基伊始就一直心懷中興大唐的夢想,只是一來他性格偏柔不夠強勢;二來朝中相繼有權閹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以及宰相元宰的掣肘,以至在位十五年,幾乎全都浪費在與這些人的明爭暗鬥上,根本無力施展抱負。

 現在終於守得花開見月明,代宗開啟了他的復興之旅,只是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賜死了元宰、廢掉了王縉,代宗將太常卿楊綰、禮部侍郎常袞提拔為宰相。

 兩人均為進士出身,履歷大同小異,均沒有在地方任職的經歷,也都先後擔任過太子正子、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等職,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與從政經驗。

 特別是楊綰,為人清廉節儉,不事虛華,在朝中聲望很高。詔令下達當天,不僅滿朝文武爭相慶賀,就連高官權貴的奢靡行徑也大為收斂。

 正在大宴賓朋的郭子儀,聽到楊綰任相,立即將席間歌舞助興的樂伎撤走大半。京兆尹黎幹一向官威極大,出行扈從人馬眾多,楊綰命令一到,即日起只保留了十名騎兵。還有御史中丞崔寬,竟讓人緊急拆毀了富麗堂皇的府第。

 當初元宰任相,官員們都願意來京任職,他惟恐有人威脅自己地位,在制定俸祿標準時刻意把京官俸祿壓的很低,以至駐京官員單靠俸祿無法維持正常開銷,只得向外地官員借貸,嚴重影響了京官穩定。

 楊綰、常袞一上任,就向代宗詳細稟明瞭這一情形,陳述其中利害關係,提議增加京官俸祿標準,得到代宗允准。

 四月二十八日,新的俸祿標準頒佈實施,京官每年平均收入約為十五萬六千緡,極大提升了在京官員的榮譽感和向心力!

 安史之亂期間,玄宗出於抗擊叛軍需要,下令在內地設置節度使、觀察使。節度使權力與邊防藩鎮相同,職能與戰區相類,管轄地盤大、獨立性強,有正式編制的軍隊,可指揮調動區域內所有武裝力量。

 觀察使略低於節度使,沒有朝廷授予的旌節,允許自行徵募一定數量的團練兵(相當於民兵)。觀察使兼任都團練使,有權指揮所轄一州或數州團練兵;刺史兼任團練守捉使,負責本州團練的徵募與訓練。由於觀察使地盤小、力量弱,對朝廷較為服從。

 安史之亂平定後,一方面國內局勢趨於穩定,內地再無大規模戰事,各州團練兵的存在不僅意義不大,還浪費了大量民力及租賦;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延長,一些強勢的觀察使開始仿效藩鎮做法,不斷擴大團練數量,漸有尾大不掉之勢。

 為了根除這一隱患,朝廷經過慎重考慮,下詔除保留都團練使外,將各州團練守捉使一併裁撤。並明確觀察使如無緊急軍務,不得擅自徵召刺史,或者停止刺史職務找人代理,從制度上防止了觀察使濫用權力。

 各州如需保留團練兵,編配數量由朝廷統一確定,不得擅自增減。團練兵區分為“兩類”:一類稱“官健”,由州府統供糧食、衣物;另一類名“團結”,由各地臨時徵召壯丁,春夏務農、秋冬服役,官府發給口糧、醬菜。

 戰亂以來,州縣官員俸祿標準不一,加之元載、王縉徇私舞弊,僅憑個人喜好隨意境減刺史月俸,致使多的每月上千緡,少的僅有幾十緡。這次也開始統一制定上自節度使,下至主簿、尉級官員的俸祿標準,原先超額或不足的,一律按標準取齊,使得上下有序。

 這些基礎性工作,自平定安史之亂算起,一直拖了十多年,直至楊綰、常袞上任才逐一建立、理順,朝廷總算有了按章程辦事的樣子!

 楊綰、常袞除了建章立制,還致力於舉薦賢才,因得罪元載被貶出朝廷的湖州刺史顏真卿、淮南判官關播由此重返朝中獲得提拔。

 眼看朝政漸有起色,代宗正準備重用楊綰,讓他釐定律法,革除弊政,沒想到楊綰竟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