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 作品

第145章 君臣論治(第2頁)

 “雖然您也照例召見使臣,安排宰相處理軍國大事,但他們反映代表的並不都是民間實情。”

 “還沒成行的事,被告誡是機密嚴禁商議;已經成行的,又說是您定的不準討論。”

 “於是人人隱藏真實想法,以多說為非。這次涇原變亂髮生之前,天下人都感到形勢堪憂,只有您不知情,竟然還認為太平歲月將至!”

 “陛下您如果拿現在所積累的經驗,去審視往日發生的事情,那麼對錯得失自會了然於胸,誰忠誰奸也就一清二楚了。”

 德宗性喜辯論且口才極好,在朝堂上往往把諫言的大臣駁斥的無話可說。

 陸贄這番話,大意是說他不注重採納群臣意見,對民情民意掌握的不夠,這讓他很不以為然,答道:“朕本性真誠,也願接受臣子進諫。曾認為君臣本屬一家,用不著互相提防。誰想到我的推心置腹,換來的竟是被奸人賣弄。”

 “現在看,這次兵變的緣起,反倒是由於我過於誠信所致。你看那些進諫的言官,他們在商議國事時很少能做到嚴謹縝密,還一個個牛皮哄哄,出了錯卻把罪過都推給朕,來換取他們勇於進諫的名聲。”

 “我從繼位以來,見過的議事奏摺多數內容雷同、道聽途說,稍微深究一下,他們立刻無言以對。如果真遇到有能力、有才華的人,我又怎會不提拔重用。我見他們總是這樣,所以最近才懶於聽他們絮叨,並不是我不願意接受諫言!”

 陸贄聽德宗所講與自己說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便順著德宗的話,逐句加以反駁:

 “臣以為,天子之道與天道是相同的。上天不會因為哪棵樹長的醜就剝奪它生存的機會,天子也不該為有小人的存在而不接受正確的主張。治國之理,其實就是誠與信這兩個字,一旦缺失將無法彌補。”

 “心不誠就難保動機純正,不守信則無法言行一致。陛下您說今天的災禍是因為您誠信所致,我覺得這話說得有些過了。”

 “管理臣子如果單憑心機權術,臣子就會變得狡詐;對待他人如果總持懷疑眼光,人家對您也不會寬容。”

 “誠信之道,須臾不能捨棄。自己不誠信卻總指望他人誠信,大家誰也不會跟從;失信於前卻又許諾於後,眾人必然不會相信。希望您時刻將誠信謹守於心並身體力行,這恐怕才是您需要反思的!”

 “我聽說商朝名臣仲虺稱讚成湯,不說他無過而誇他善於改過。可見聖人都是以改過自新為能,而不是以無過為美!”

 “人總會犯錯,聰明人善於改過,因此事業越做越大;蠢人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犯錯,路才越走越窄。”

 “您說諫官在進言時考慮不周還牛皮哄哄,可這對於您的德行並沒有任何損害!如果他們所提建議不切實際,那就無須採用,如果符合常理就應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