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 作品

第189章 宦官掛帥,無果而終的河朔削藩戰(上)

【01】

河朔一帶多為安祿山節制之地,早在安史之亂後,就已形成了以平盧、魏博、成德、幽州四鎮為主的割據局面。德宗曾窮六年之功、舉全國之力予以圍剿,不僅只取得了名義上的臣屬關係,遠未動搖其根本,而且讓他一改往日對藩鎮的強硬態度,變得一味姑息遷就。

到了憲宗時期,四鎮節帥雖幾經變遷,但割據自立的大格局依然如故!

平盧節度使經李正臣、李納父子傳至李納之子李師古,李師古無子嗣,死後又將位置傳給了異母弟李師道。李師道因非嫡出,時常貶謫外地過的很困窘。長年的冷遇,讓他染上一身市儈氣,無論是格局眼光還是能力品行,比起他的前任都差了許多,讓李家在淄青地區雄厚的統治基礎有所弱化。

魏博軍鎮經田承嗣、田悅、田緒,傳至田季安。田悅、田緒是堂兄弟,田季安是田緒之子,與李師道一樣屬於“藩三代”。當年田緒猝死,十五歲的他被擁立為帥,憲宗登基時也不過才二十五歲。不要說與老而彌堅的田承嗣、年少成名的田悅比,即便是他那個酗酒成性的父親田緒,也比他老辣的多。

成德軍鎮自王武俊死後,傳位給了兒子王士真,王士真久經戰陣,且在父親影響下對朝廷比較尊重,但因年歲較高,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至於幽州,朱滔被朝廷所敗羞愧而死,軍中將士將威信較高的副帥劉怦轉正。相比野心勃勃的朱滔,劉怦要穩重厚實的多,劉怦死後把位置傳給了兒子劉濟。

此外,還有從成德分割出去的易、定二州,被朝廷命名為義成軍,其節帥也從張孝忠傳至其子張茂昭。此人能力品行在眾多“藩二代、藩三代”中,表現的較為搶眼。

綜上所述,河朔各鎮節帥通過父死子繼的方式,均已傳了二至三代。有句俗話叫“富不過三代”,他們顯然沒能逃過這一宿命,呈現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02】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成德節度使王士真病故,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稱留後,並奏告朝廷請求襲爵。

此事在河朔已成常態,所謂奏告也不過走個形式,朝廷只需順理成章的批覆下來,雙方即可皆大歡喜。但憲宗卻想借機革除河朔藩鎮世襲制的弊端,由朝廷自行委任節度使,如果王承宗不聽就出兵打他。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不久前淄青節度使李師古病故,他的異母弟李師道自稱留後,朝廷未作任何干預,很快就下達了正式命令。

宰相裴垍諫言道:“李師道的父親李納生前極為囂張,且長期與朝廷對抗;而王家卻一直忠於朝廷,特別是王武俊,更是有功於國。陛下准許李師道承襲,但卻不讓王承宗繼任。同樣的事不一樣的結果,王承宗恐怕不會聽命。”

憲宗有些猶豫,便將此事發給翰林院商議。

李絳等人經過討論,認為:“河北各鎮長期不尊奉朝廷詔旨,天下人無不憤怒嘆惜,然而現在想革除舊弊,恐怕時機尚未成熟!成德軍鎮在王武俊父子手中已有四十多年,當地軍民早就習以為常,並不覺得是件錯事。何況王承宗已接掌兵權,如果將他更換,他未必接受詔令。”

“幽州、魏博、易定、淄青四鎮都是父死子繼,與成德做法相同。一旦讓他們知道成德節度使由朝廷委任,他們必因心生疑懼而暗中相幫。朝廷不論派不派人接替王承宗,對他們都會有利。假如朝廷派的人能夠順利上任,他們會自認有功;假如所派之人無法接任,他們又會藉機與王承宗交結。到那時,朝廷為了維護體制興師征討,他們打著討賊名義按兵不動,將帥加官進爵,士卒增衣添糧,所有經費都要朝廷承擔。現如今江淮水災,國家財政吃緊,實在不宜輕啟戰端。”

憲宗見李絳等人也這麼說,只得把更換王承宗之事暫時擱置,然而他的內心深處仍傾向於此。

憲宗的想法逃不過身邊宦官的眼睛,左軍中尉吐突承璀是憲宗做親王時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見到宰相、學士都反對憲宗主張,便主動迎合憲宗意圖,請求由自己帶兵征討。

對吐突承璀這一行為,憲宗雖很高興,但沒有明確表態。宗正少卿李拭為討好吐突承璀,奏稱:“王承宗擅稱留後,不可不討。承璀是聖上身邊近臣,若是把禁軍交給他,再讓他號令各軍,還有誰敢不服!”

以憲宗的英明當然知道李拭是什麼動機,便拿著李拭奏疏扔給翰林學士,不無譏諷的說:“這就是一個奸臣,知道朕想讓承璀擔任領軍將領,所以才上了這封奏疏。卿等切記,此人今後不得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