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 作品

第192章 帝王權術下的中興氣象(2)二李之爭(第2頁)

散朝後,憲宗對身旁人說:“吉甫專門講些好聽的取悅於朕,像李絳這樣的臣子,才是真正的宰相!”

李吉甫曾說:“身為臣子,不應總是違逆君王意圖極力勸諫,君臣之間保持一種君悅臣安的狀態,難道不好!”

李絳卻認為:“人臣不應害怕君王發怒,要敢於苦口婆心的勸諫,指出君王的施政過失。如果一味迎合君王,使君王有了惡名,怎能算得上忠誠!”

李吉甫到了中書省,只是躺著不辦事。而李絳如果偶爾不呈遞奏疏,憲宗就會找他抱怨:“是朕不能容忍卿的直言,還是卿真的無事可諫!”

李吉甫曾對憲宗說:“賞與罰是君王的兩大權柄,一樣也不可偏廢。陛下登基以來,對天下惠澤深厚,卻沒有通過行刑以立威,致使內外懈怠。願陛下動用嚴刑以提振威儀,令天下臣民懾服!”

憲宗看向李絳,李絳道:“自古政治清明,都是崇尚德行而非依靠峻法,難道現在要捨棄周成王、周康王、漢文帝、漢景帝這樣的明君不學,而去模仿秦始皇父子嗎!”

過了十來天,前山南東道節度使於頔也上疏勸憲宗使用嚴刑峻法。憲宗拿著於頔的奏疏對眾宰相說:“這個於頔,真是大奸臣。居然敢勸朕推行嚴刑峻法,卿等知道他是什麼意圖!”宰相們互相對望,沒人答話。

憲宗繼續說:“我看無非是想讓朕失去人心,做個暴君!”

話音剛落,李吉甫面色大變。退朝後,他一整天都情緒低落,沒說一句話。

李吉甫與李絳數次當著憲宗的面爭論,而另一位宰相權德輿卻夾在中間不置可否,憲宗鄙薄他的騎牆做派,將他免去相位,把前宰相、西川節度使武元衡調回朝中,繼任擔任宰相。

與李吉甫刻意討好宦官的做法不同,李絳極為反感宦官,曾當眾陳述吐突承承璀的專橫跋扈。憲宗當時想要拉攏文臣,對他表示了支持態度。而宦官也因並未觸及他們的整體利益,沒有過分追究。

元和七年(812年),吐蕃進犯涇州,李絳提出把駐紮於邊陲的神策軍各部轉隸給鄰近藩鎮,以便統一指揮。

神策軍是皇帝直接掌握的武裝力量,其軍事首長自德宗開始已全部由宦官出任,是宦官最為看重的利益。如果說針對吐突承璀只是個人之間的好惡,但此舉無疑觸動了宦官集團的整體利益。這些人散佈於憲宗身邊,與憲宗朝夕共處,有的是手段讓憲宗對李絳產生反感。

元和八年(813年)七月,河套地區黃河氾濫,沖垮了位居漠南的西受降城。

振武節度使李光進奏請重修城池,同時一併治理河防,以上約需經費二十一萬緡。

李吉甫的意見是與其修城不如遷城,提議將駐紮在西受降城的士卒安置於天德故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用以節省開支。

李絳與戶部侍郎盧坦認為:“受降城是當年朔方道大總管張仁願為防禦突厥所築,城池佔據交通要衝,水草豐美,利於穩邊。如果是為了防範水患,退上兩三里就足夠了。為什麼要為了節省一點點開支,而舍掉萬世久安的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