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西夏(第3頁)
畏兀兒人
畏兀兒,又作畏吾而、衛五、偉兀、委兀、外五、瑰古。中國西北古代民族名稱,為“回鶻”的蒙古語音的漢字音譯。此名稱的使用始於成吉思汗以後的蒙古汗國和元朝,明朝也繼續使用。主要指西州回鶻及其內遷的後裔。唐懿宗鹹通七年(866年),北庭回鶻大首領僕固俊創建西州回鶻,首領對外稱汗,對內自稱亦都護(idikut,有福的君主)。與宋朝和遼朝都有外交往來和貿易關係,後又臣屬於西遼,西遼皇帝在其國都派駐有監護使。成吉思汗強大時,畏兀兒亦都護巴而術阿而忒的斤攻殺西遼監護使,投歸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嫁以公主,視他為第五子,分封諸子時,獨得保留國境,甚至略有擴大。西北宗王海都與都哇叛亂時,高昌遭到焚掠,部分畏兀兒民眾在亦都護紐林的斤的率領下,避居甘肅永昌。海都之亂結束後,紐林的斤被冊封為高昌王、亦都護,兼得兩顆金印,高昌王印使用於內地,亦都護印使用於畏兀兒國境。由於畏兀兒有文字,知識水平比蒙古人高,又於早期投歸成吉思汗,因此,在色目人中佔據首要地位,僅次於蒙古統治者,在元朝的朝廷和地方擔任官職的人很多。高昌王、亦都護紐林的斤及其後繼人不但曾經率兵鎮守過永昌、平涼、襄樊、雲南,也曾在中央政府擔任過中書省平章政事,在地方擔任過各路的斷事官,或各行省的要職。同時,還湧現了大批文學、歷史、醫學、翻譯、佛學等方面的學者和專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tA說
西夏在哪裡?2021-08-31 10:57
這是一個神秘的、長期被人忽視的王朝——西夏。 它與宋遼(金)共同開創了中國第二個三國時代,卻被官修正史所忽略;它的所有遺產都飽經摧殘——無數次風雨、無數次兵燹、無數次盜掘,能保存至今實屬萬幸。 如果沒有西夏,很可能不會有今天的銀川,也不會有今天的「寧夏」之名。 ...詳情
內容來自
中文名
西夏
外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