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雞翅膀 作品

第61章 民族(第2頁)

 可封建時代學習成本高昂,在缺乏國民教育的時代,只有少數士紳及官府開辦或豪族所資助的學院私塾才能提供系統的教育,大多數不識字人口,便是所謂的“愚昧和未開化”的“愚民”,這些人大多都掙扎在溫飽線上,對他們來說無論是漢人當皇帝還是滿人坐江山,無非是換了個人收稅而已,民族之爭,他們不瞭解、也不關心。 

 民族主義產生的另一個關鍵,便是面對共同的敵人和滅族亡種之禍,後世的民國不見得比明清時期進步多少,但日本侵華之時無分富貴老弱一概趕盡殺絕,於是從軍閥到土匪、從士紳到民眾團結一致全民抗日,於是抗日戰爭便成了中華民族的立族之戰。 

 但在這個時代,掌握知識和財富的階層經歷過明末的大亂,大多數人非但不把滿清當作公敵,反倒將其視為維護其財富和家族利益的助力和聯盟。 

 而對於大多數懵懵懂懂的底層民眾來說,他們的壓迫者剝削者來自於地方官吏和士紳地主,與明末並沒有什麼區別,滿人並沒有與他們直接接觸,他們和滿人之間的民族矛盾,實際上並不深刻,清末的太平天國、革命軍,能夠將矛頭直接指向滿人,是在有大量知識分子佔據領導地位和基層組織才實現的。 

 清末的清廷倒行逆施數十年,將大量知識分子推到他們的對立面,可在清初大多數知識分子卻是站在滿清那一邊的,缺乏知識分子的帶動和教育,底層民眾連滿漢兩族是什麼恐怕都意識不到。 

 這也是後世不少網友對滿清最大的誤解之一,清初的清廷和清末的清廷是不一樣的,古今中外歷史上想要成功的流派,宗教、民族和左派底層路線必然佔其一,而清末的清廷對外誰也打不過、對內倒行逆施壓迫深重,促使三派逐漸合流,再經歷過民國的激盪,最終形成了歷史上最為團結、最有效率、組織最嚴密的政黨。 

 這是滿清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之一,但清初還沒有形成這樣的社會基礎,走華夷之辨、民族對抗的道路,在經歷過滿清兩百餘年系統性壓迫、又遭受著內外交困的清末或許能走得通,但在清初,這條路是必然無法團結大多數人、必然失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