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買鹿制楚(第2頁)

 聞言,楊士奇這才恍然大悟道:“敢情先生是捨不得放這些年輕勞力離開。” 

 陸羽點了點頭道:“徭役之期畢竟有限,到期之後,他們就不再受律法限制,可自行離開,若是不用工票加以限制,只怕更多人還是願意返回家中的。” 

 楊士奇當即明白了過來,再也不糾結工票問題,不過他卻說了另外一件麻煩事。 

 “先生,根據商業街的反饋,役夫們領來的工票,絕大多數都換成了糧食,可咱們的糧食儲備本就不多,要不了多久,怕又要問戶部要糧了。” 

 這個時代的窮人,對糧食的渴望格外迫切。 

 饒是商業街貨品繁雜,可其他貨品加一起,也賣不過糧食。 

 商業街的糧商本就不多,那裡賣的糧食,大多都是戶部撥付過來的,再讓役夫們買下去,糧倉見底,怕又要問朝廷要糧了。 

 “這就不必咱們操心了,糧食儲備是朝廷的責任,就算沒咱們,難道朝廷招人修都,就不用糧食了嗎?”陸羽蹙了蹙眉,托腮遙望東南方向,毫不在意的說道。 

 …… 

 就在陸羽和楊士奇探討糧食問題之際,遠在應天的武英殿中,朱元璋父子倆也同樣在談論此事。 

 “父皇,戶部那邊來奏,國庫存糧所剩不多了,這兩年朝廷東征西討,花費了不少糧食,而且新都那邊也需要大量的糧食。”朱標神情莊肅,將朝廷近來難處據實相報。 

 而朱元璋托腮沉吟,雖沒應話,卻是滿臉難色,顯然,他已在尋思,如何籌措糧食。 

 想了許久,朱元璋忽地抬起頭來:“標兒可還記得,之前陸小子說過,什麼地方盛產糧食來著?” 

 “父皇說的是……安南?”朱標清晰地記得,陸羽曾說過,安南的糧食一年三熟,最是糧食豐富。 

 朱元璋老臉漲紅,興奮地攥著拳頭道:“不錯!要不……咱將這安南打下來,糧食問題不就解決了?” 

 “這……” 

 朱標卻是面露難色道:“這些年,朝廷一直東征西討,士兵們已經有些厭戰了,而且國庫本身糧食就不夠,根本支撐不起再發動戰爭。” 

 朱元璋的臉色陰了下來,蹙眉不肯吱聲。 

 朱標趕忙繼續道:“再說雲南的梁王還未打下,若是強行越過雲南攻打安南,怕會腹背受敵啊!” 

 要征服安南,先得平定雲南,這一點朱元璋自然看得清楚。 

 稍一思慮,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即說道:“要不……讓陸羽那邊剋制一些,少消耗些糧食?” 

 他這是放棄開源,轉而節流了。 

 朱標苦笑搖頭:“這怕是治標不治本,況且新都營造事關重大,若是斷了糧,怕會出大事。”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說怎麼辦?”朱元璋有些苦惱道。 

 朱標想了想,突然說道:“陸先生之前跟孩兒提過一個貿易朝貢體系,這或可一試。” 

 “貿易朝貢體系?這與尋常的朝貢,有何不同?” 

 朱元璋眉頭微挑,他卻是想不明白,這朝貢與糧食短缺,能扯上什麼關聯。 

 朱標趕忙解釋:“貿易朝貢體系,即是將以往的朝貢外事變成經濟來往,譬如,我們可以用金錢從周邊屬國購買鐵礦石,從草原購買羊毛……以此來締結貿易關係,這樣的方式,既能加深與鄰邦友誼,也能從鄰邦獲取我大明所需物資。” 

 朱元璋仍是面泛迷糊,看來聽得不大真切。 

 朱標只好再細作講解:“例如,我們可以從周邊國家購買來鐵礦石,然後加工成各類鐵製工具,而後將這些鐵製工具,以十倍甚至數十倍的價格,再賣回去;從草原上收取羊毛,將之製成服飾、布匹,再換取草原的牛羊肉,供應國內。” 

 “總之,我大明有先進技術,可以將這些原材料加工提煉,製出成品轉賣出去,如此,既能換取所需資源,又能利用外部市場賺取差價。” 

 “這樣一來,我們無需殘忍的掠奪殺伐,便能通過貿易行為,為我大明獲取源源不斷的外部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