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買鹿制楚(第3頁)
這一番話,聽得朱元璋雲裡霧裡,朱元璋埋頭細品,久久仍難知其味。
朱標見此,繼續說都:“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只要能達成這貿易關係,日後我大明再想征服那些小國,只需少量兵馬便可傳檄而定,畢竟,他們國內的士紳勳貴,已被這貿易關係牢牢綁架,與我大明有了實質的利益勾連,到時候就算這些小國的國王想反抗,也都是孤家寡人,無兵可用。”
“就如同《管子》裡的買鹿制楚一事嗎?”聽到這裡,朱元璋終於聽出味來,連忙說道。
買鹿制楚講的是春秋時期,齊桓公想要討伐楚國,管仲獻策,讓齊王出高價錢向楚國購買楚國的特產梅花鹿,並且發動齊國的氏家貴族一起大量的向楚國購買梅花鹿。
而楚國民眾發現齊國人高價買鹿,紛紛放棄耕地種糧,開始養殖梅花鹿,然而此時,齊國也在出高價大量的向楚國周圍的國家購買糧食。
待齊國把軍隊所需的糧食購買足夠以後,就放棄購買梅花鹿,恰逢青黃不接之時,齊國對楚國發起了全面進攻。
楚國由於國家沒有存糧,軍餉不足,而周圍各國的糧食也都被齊國買光了,這就導致楚國雖有大量的錢財,卻沒有支撐軍隊參戰的糧食,最終無法與齊國對抗,喪師失地。
“雖然意思不同,但本質上卻是一樣的。”朱標點了點頭。
這下子,朱元璋徹底明白了過來,這所謂貿易朝貢體系,是將周邊國家的資源和財富都吸納過來,為大明所用。
比起刀兵征伐,這種軟刀子手法,更顯陰險,也更加省事。
能當上皇帝,能開創大明帝國,朱元璋自不會被仁義道德所束縛,即便朱標素有賢名,可一旦涉及大明江山和家國利益,他的道德水平也隨之變通。
在經濟上佔其他小國的便宜,朱家父子可不會手軟。
而高麗是大明近鄰,若要發展貿易,當是極佳的試驗對象。
當即,朱元璋對著朱標說道:“如此,那就這件事就交由你去辦理,正好,高麗權臣李成桂之子李芳遠,近來也到了應天,你就在他身上試一試這貿易朝貢體系。”
“這李芳遠怎麼會突然來我大明呢?”聞言,朱標卻是一驚,當下,高麗國仍是王氏掌權,李成桂作為權臣,很為高麗王所忌憚。
李芳遠一個權臣之子,跑來宗主覲見,是要做什麼?
朱元璋撇了撇嘴:“這李芳遠此行,該是受其父之命,來探我大明口風的,他李家雖名義上是高麗臣子,可實則早已把控了高麗朝政,高麗王權力日微,看情形已難以迴天。”
“顯然,李成桂感覺時機已經成熟了,有了取王氏而代之的打算,此刻派兒子過來,該是想探聽我大明態度,為將來謀朝篡位做準備。”
中原王朝這邊進入元末紛亂的時候,高麗王朝同樣如此,各種戰亂不斷,時任上將軍的李成桂抓準時機,不停的領兵平叛,在這過程中,他不斷積攢兵權與威望,逐漸成了高麗國內第一權臣。
除此之外,李成桂還積極與高麗國內權貴聯姻,鞏固了其在統治階層的地位。
相較之下,高麗王王禑反而毫無威望,只能仰李成桂鼻息,照這樣看,李成桂謀朝篡位,已是勢在必行,而他派兒子朝覲大明的目的,自也顯而易見。
“如今,這李家有求於我大明,想來不敢回駁咱們的要求,只要咱們提出貿易之事,他定會同意。”
朱元璋倒不在乎高麗國內的政亂,只要能促成這貿易之事,將來高麗國無論是誰做主,遲早都要改姓“朱”的。
“如此,兒臣便去會一會這李芳遠!”朱標想了想,也點頭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