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聽證會
“但是事已至此,議會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
凱文無奈道,“他們給出的評估是,如果讓那些難民待在他們原有的定居點,肯定沒法撐過這一輪寒潮,所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讓他們來紐約尋求庇護。”
“當然了,我和絕大多數民眾都是反對的,可眼下我們似乎無法阻止他們過來,您看……”
他陳述的是事實,當議會對那些人下定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沒法回頭了。
每個人都想活命,當他們得知紐約能庇護自己後,那些人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來了再說,讓他們等死是不現實的。
極地很大,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擁有強大破壞力的災難,不是所有科考隊都能有紐約這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事實上狄克他們也不是第一批來到北極的開荒者,前些年聯邦曾派出幾支先遣隊,試圖在極地打造前哨站,但這些人最後死傷大半,剩下的還是聯邦政府花大力氣救回去的。
因為有這個前車之鑑,所以導致王室在極地問題上猶猶豫豫,不敢像法皇那樣直接梭哈。
不僅如此,這項計劃交由國會審核時,一度吵得不可開交,許多議員都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開荒法案耗資巨大,將本就不寬裕的財政支出大幅擴張,進而導致聯邦赤字率飆升。
在20多年前,聯邦極盛時期,全世界各殖民地都在向英倫三島源源不斷地輸送利益,那時帝國空前繁榮,哪怕王室、貴族們胡吃海喝財政也花不完。
可短短20年過去,一切都變了樣,聯邦財政收入倒是沒什麼變化,可開支卻一天比一天大。
想進步的人越來越多,史密斯專門們可不管國家怎麼樣,哪怕國家滅亡了他們也一樣要貪,聯邦不給他們錢他們就躺平擺爛,最關鍵的是聯邦政府還沒法辭掉他們,因為沒人保證新招上來的人能力如何、會不會比他們更貪。
這完全是有可能的。
反正,在上流社會,尤其是政治中心,王室和高級官僚們已經默認這條潛規則了。
他們的想法是,能幹活就行,要錢給他不就完了,總好比那些拿了錢還辦不好事、甚至壓根不辦事的人強吧?
不誇張地說,這種不幹事的人可太多太多了。
聯邦由盛轉衰除了階級矛盾尖銳,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帝國的官僚體系十分臃腫。
在倫敦的中產及以上階層的人幾乎一大半都是政府僱員和公務員,聯邦每年光是在人力上的支出就高得嚇人,而且這筆支出一年比一年高。
可就是如此明顯的弊病,也沒人敢在人事支出上砍預算。
開什麼玩笑!
這可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砍了公務員的錢袋子,相當於得罪一整個國家的官僚,別說財政大臣,就算是伊麗莎白女王也沒這個膽子!
狄克對這一切洞若觀火,所以他也在管理定居點的過程中有意控制官僚數量。
就算未來需要更多人幫他管理,狄克也不會允許管理機構無休止地增長下去。
許多人認為大政府的官僚體系比之小政府更加臃腫,但狄克不這麼認為,因為聯邦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不列顛是一個典型的小政府聯邦制國家,下屬的郡縣基本歸各地門閥管理,聯邦政府只是在名義上統領他們,正到了生死關頭,地方是不可能聽聯邦指揮的。
這就是小政府的特點,也即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掌控力薄弱。
大政府則完全相反,大政府要求中央政府的權利一定要蓋過地方,如果地方聽宣不聽調,那將被視為反叛,是要被中央政府圍剿和肅清的。
狄克對紐約、乃至未來建立一個新國家的設想是,創造一個效率極高、權力極大的中央政府,他可以接受與其他勢力組建聯盟形成國家邦聯或政治實體,但這不代表狄克會在核心利益上對其他人妥協。
如果在勢力組建的最初階段就放棄這個想法,那以後再想推行就難如登天了,屆時將會有無窮無盡的阻礙攔在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