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第2頁)

 “皇太極。”

 “兒臣在。”

 “明日帶上你的正白旗移防瀋陽。”

 “兒臣領旨。”

 努爾哈赤想了想又道:“下個月你要親自去一趟科爾沁部,懂我的意思嗎?”

 “兒臣明白。”

 皇太極領兵打仗的能力不咋樣,但搞外交很有一手,而今女真軍隊的實力受損嚴重,更應注意拉攏周邊勢力。

 蒙古科爾沁部與明朝歷來不對付,又緊鄰瀋陽邊牆,努爾哈赤便想與之結成同盟,互為外援。

 “莽古爾泰。”

 “兒臣在。”

 “你移防蓋州,負責給阿敏供應軍需。”

 “是,父王。”

 莽古爾泰本來駐守瀋陽,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其統領的正藍旗也具備很強的軍事實力,稱得上八旗精銳,移防蓋州著實有點大材小用的味道。

 奈何他在西平堡一戰中的表現太過拉垮,把父親的老本坑掉了大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可能得到重用,能給阿敏打個下手已經是父親法外開恩,他這會兒只能夾起尾巴做人。

 其實要按努爾哈赤的脾氣,肯定會拿掉莽古爾泰的貝勒頭銜,可其餘王子又有誰能頂得上呢?

 阿濟格嗎?不行,太懦弱了。多爾袞的資質還不錯,但又太小了。(阿濟格和多爾袞都是阿巴亥的兒子。)

 西平堡的慘敗讓努爾哈赤的威望遭受到了空前打擊,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基本盤,不得不讓莽古爾泰繼續把持旗主之位,整頓內部的工作更是連想都不敢想。

 誰說只有明朝不團結啦,後金的內鬥同樣厲害,但凡是個權力機構就擺脫不了這一宿命,關鍵在於如何降低內耗造成的負面影響。

 威權首領慣用功勳和其掌握的暴力壓服反對派,問題是威權體制有可持續性嗎?

 老子是英雄,兒子就一定是好漢嗎?

 未見得吧。

 當然就內鬥的水平和技巧而言,後金還處於小學肄業階段,真正的專家還得看我大明朝。

 西平堡的戰報傳回京師後小皇帝很高興,當即表示要論功行賞,絕不能虧待了前方的將士。

可誰立了功,功勞又有多大?這不還得朝臣們議過之後才能給出結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