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西行寺幽幽子 作品

第361章 烽火下的博弈

在那片被戰火蹂躪的土地上,川軍團的兩千勇士,猶如孤膽英雄,毅然決然地向日軍兩萬之眾的主力師團發起了挑戰。這不僅僅是一場力量的較量,更是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豪賭。

 戴按瀾將軍的目光深邃,他心中暗自思量,這樣的壯舉,雖看似天方夜譚,卻也並非毫無可能。畢竟,他曾與這支川軍團並肩作戰,那是一場刻骨銘心的記憶,讓他見證了奇蹟的誕生。

 在那些普通的士兵身上,他看到了不一樣的光芒。他們曾是戰場上默默無聞的小草,隨風搖曳,生死未卜。就像古詩中所言:“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些士兵,雖平凡如野草,卻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然而,在戰爭的殘酷面前,士兵的生命往往被高級軍官們視為冰冷的數字。勝利與失敗,不過是一場數字的加減遊戲。那些鮮活的面孔,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牽掛與期盼,但在戰場上,卻無人顧及。

 但川軍團的士兵們,卻在這片烽火連天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他們不再是被忽視的野草,而是化作了浴火重生的鳳凰。在川軍團的旗幟下,他們激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與勇氣,為了家園,為了信仰,他們甘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金礦機場的守衛戰中,他們的英勇無畏令人動容。數百公里的奔襲,只為那一刻的生死較量。火箭炮與步戰車的協同作戰,雖然略顯生疏,卻猶如一把鋒利的劍,直插敵人心臟。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帶走了日軍兩個步兵大隊的生機與希望。

 當曼德勒會戰的戰報傳來,戴按瀾將軍不禁為之一振。如果那些傳聞屬實,那麼川軍團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他們不僅牽制了日軍第五十五師團的主力,還巧妙地派兵夾擊,展現了高超的戰略眼光與戰術素養。

 面對羅司令的疑惑,戴按瀾將軍緩緩開口,將自己的分析與看法娓娓道來。他深知,這場戰爭不僅僅是槍炮的轟鳴,更是智慧與勇氣的博弈。而川軍團,正是這場博弈中的佼佼者。

 在戰爭的洪流中,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價值,用無畏的精神書寫了傳奇的篇章。他們證明了,即使是最不起眼的野草,也能在風雨中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在戰爭的迷霧中,有一個關於川軍團團長陳浩的秘密,如同隱匿於密林深處的奇兵——他並非我軍正式的指揮官,而是高舉著一面神秘的旗幟,其背後,似乎隱藏著更為深邃的力量佈局,引人遐想。

 這番揭秘,不僅是對陳浩那略顯無禮舉止的微妙註解,更是為羅桌英精心鋪設的一條體面退路。試想,身為上級,卻被下屬發號施令,這傳揚出去,羅桌英的威嚴何在?雲層之下,是友軍間的一次微妙協商,無論結果如何,雙方都能以體面之姿,共赴戰場的邀約。

 戴按瀾,這位智謀深沉的將領,心中早已傾向於與川軍團並肩作戰,但鑑於他與川軍團之間那剪不斷理還亂的舊交情,羅桌英自是心知肚明。戴按瀾深知,自己若開口勸說,恐怕適得其反,於是,他選擇了沉默,讓風帶著他的心意,悄然掠過戰場的每一個角落。

 而杜律明,這位久經沙場的將軍,在聽完戴按瀾對川軍團實力的細緻剖析後,內心掀起了滔天巨浪。多年與日軍鏖戰,中央軍與日軍的力量對比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防禦時,需三倍兵力方能抗衡;進攻時,更是需五倍之眾,方能撼動日軍分毫。即便是第二百師這樣的精銳之師,防守時也只能以一敵二,進攻時勉強達到一比一。川軍團那以一敵十的傳說,在杜律明心中,無疑是一場夢幻泡影,他暗自思量,即便是打個對摺,以一敵五,也已足夠驚人。

 這意味著,川軍團的戰鬥力,竟是第二百師的五倍,更是普通中央軍的二十五倍!杜律明不禁陷入了沉思:軍隊與軍隊之間,真的存在著如此鴻溝般的差距嗎?還是說,這背後,是人與人之間,那難以言喻的巨大差異?

 戴按瀾適時地提醒,川軍團是並肩作戰的盟友,而非俯首聽命的下屬,這份實力的傲慢,杜律明選擇了理解與寬容。畢竟,連美國人和英國人,那些高傲的盟友,他們也不得不隱忍相待。

 察覺到羅桌英依舊陰沉的臉色,杜律明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幾分嚴厲:“僅憑几句空話,就想讓盟友出手相助,這世道哪有如此便宜之事?美國人讓我們遠征軍出征,尚且要提供軍費和武器,難道川軍團比美國人還強?”

 這一番話,既是對羅桌英的提醒,也是對川軍團實力的一種間接肯定。在這片烽火連天的土地上,每一支隊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他們的傳奇。 在那瞬間,他的兩句話猶如鋒利的刀刃,精準而微妙地將焦點引向了羅桌英。羅桌英的眼眸中彷彿有星辰閃爍,思緒迅速回溯至不久前那場軍火交易的談判。他心中暗自盤算,這或許正是一個扭轉局勢的絕佳契機。

 羅桌英猛地挺直了腰板,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正義感:“既然我們是以盟友之名並肩作戰,那麼一切開銷自當明晰。人吃馬喂、槍炮轟鳴,哪一樣不是真金白銀堆砌而成?這些可都是國家的血汗錢,豈能輕易拱手讓人?”他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既巧妙又大膽的提議,“至於出兵的費用嘛,我們不談金錢,只談實物。川軍團的武器裝備精良,不如就以此作為我們出兵的代價,雙方皆大歡喜。即刻擬寫電報,傳達此意。”

 然而,對方的回應卻如同冬日寒風,傲慢且無禮,要求他們出兵支援。面對此景,羅桌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回電索要“報酬”,以此彰顯己方的尊嚴與立場。他深知,即便談判破裂,責任也不在己方;而一旦達成協議,不僅能挽回顏面,更能從中謀取實利,真可謂一石二鳥之計。

 杜律明,這位深諳人心世故的智者,對羅桌英的心思洞若觀火。他表面上對司令長官的決策讚不絕口,實則暗中佈局,藉故派遣親信追上那位少校,低聲吩咐:“傳達之意不變,仍是要求他們以軍火作為出兵的條件,但言辭務必委婉,不可咄咄逼人。”這便是杜律明的高明之處,他總能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既不失立場,又不得罪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