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琵琶亭
第五十一章 琵琶亭
日子就在教學、練功、改進工藝技術中度過,不知不覺中又過了2個月,冬天已至。
這年江州的冬天特別的冷。這種冷是江南特有的陰冷和溼冷。大江以南,人們都沒有燒坑的習俗,時下的建築物大多是木質結構,北風掠過江面刮向江州,那種寒冷直入人骨頭裡,使人有種透心的寒意。江心島的幫工們今年都沒有被這寒風傷到,全島5060人身上都穿上了一種劃時代的產品:棉襖。
這兩個月以來,趙朗又在江心島上建造了一間製衣廠,用棉布、棉花製成棉襖。這時下禦寒衣物主要有兩種,有錢人就用動物皮毛或蠶絲作為填充物,製成冬衣,窮人就只能用乾草、稻草等填充物,填在衣服夾層,用來禦寒。棉襖這劃時代的產品保暖、輕便、好看、還便宜,一經推出就供不應求。這製衣廠最能容納勞力,單單是一個製衣車間,就又招收了400多名工人,把蘄州的閒置勞力也消納了一部分。製衣廠每天產出1000件棉襖,等冬天過後,就轉生產春夏季的衣服,款式由格物學院設計。
在試產期間,趙朗大筆一揮,全體工人每人發一件棉襖,男的藍色,女的紅色,全體幫工感激涕零,兩輩子都沒有穿過這麼好的衣服,東家仁義啊!
各個廠子都順利發展,有了周侗這個前八十成禁軍教頭坐鎮,也沒有人敢來騷擾,許貫忠則通過同窗搭上了蔡知州的關係,弄了個潯陽團練使、七品武功郎的身份,也逐漸開始了招募鄉勇。周侗眾4000多流民勞工中選出一百五十人,按禁軍的標準進行訓練,主要訓練兵陣與個人戰力。
趙朗看了幾次,直是搖頭,花樣太多,實用性不強,不要說與明代戚繼光的鴛鴦陣相比,就是比那個胡姓指揮的“五五”戰陣也比不上,聊勝於無,只能嚇一嚇混子地痞,看了幾眼便沒了興致。
這天,江州的第一場雪終於飄了下來,坐在鞋山山莊,倚著窗戶,看著彭澤湖上的船來船往,雪花飛下,山莊外的寒枝點點梅花香,令這江南之地有了踏雪尋梅的詩情畫意。
趙朗酒興大增,提著幾壺神仙醉,走出山莊,到江邊找人喝酒去。
來到了江邊,不見許貫忠、李俊等人,卻見碼頭人來人往,一片忙碌。頓時覺得不好意思找人喝酒,也不好意思一人閒坐,便沿著潯陽江邊向西步行,觀賞冬日裡雪入長江的景色。這時的長江兩岸沒有後世的高樓大廈,江面寬廣,江水滔滔。飛雪之下,人跡罕見,也不知走了多久,抬頭看見前面遠處有一個涼亭,走近些一看,亭上書著“琵琶亭”幾個大字,筆跡瘦勁,筆鋒外露,風姿綽約,竟是當今皇帝的瘦金體。心中一動,快步上前。
上一個時空,聽說過這琵琶亭,也在網上看過這亭子的資料,印在了他的腦子裡。這潯陽江邊的琵琶亭乃是唐朝所建,原來只是一個江邊送別親友上船的小亭子,後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此送友人遠行,有江中小舟的歌女夜彈琵琶,其琴聲悽怨,似是嘆息,又似是哭泣。大詩人逐招其近岸,聽其訴說身世,觸景生情,作長詩《琵琶行》贈之,這小亭因而改名為琵琶亭。這琵琶亭後世還在,只不過是遷移和翻修了很多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