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省 作品

第51章 琵琶亭(第2頁)

 大宋重文抑武,這文人的名人騷客留墨之處往往會有宣揚文采的建築物。走近一看,只見這亭子有六個上翹的亭角,釉青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油亮發光,六根柱子頂上有精雕細琢的吉祥圖案。亭臺四周建有供人歇腳的長凳,有幾個儒生模樣的人正在對飲,時而擊節,時而高聲吟誦詩詞,時而手舞足蹈,頗為放浪形骸。

 趙朗微微一笑,這些書生與自己大學畢業時的情形一樣,在啤酒杯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

 當下也不打擾幾人,在亭外觀賞那亭子的特色,又走到江邊,看著那江上的一艘艘小船,感受著白居易當年在這與友人離別之意境,腦中蹦出白居易當時現場所賦的那首《夜送孟司功》,不禁吟誦出來:“潯陽白司馬,夜送孟功曹。江暗管弦急,樓明燈火高。湖波翻似箭,霜草殺如刀。且莫開徵棹,陰風正怒號。”此時正值隆冬,吟誦此詩,頗為應景。

 那幾名儒生聽趙朗吟出白居易的《夜送孟司功》,又見他身形俊朗,氣質超凡,有心結交。當下一人舉杯相邀道:“兄臺好雅緻,寒風正急,過來共飲幾杯如何?”

 趙朗見那幾人雖是儒生,但舉止豪邁,當下也有心結交。再都自己雖有好酒,卻獨酹無味,共飲才是眾樂。於是走進亭中,向幾人拱手施禮。

 出聲相邀之人二十五歲左右,雖是書生打扮,卻劍眉星目,身材高大,透有一股英氣。他向趙朗拱手道:“在下王荀,正要乘舟東去,友人在此相送,我等幾人正在琵琶亭中遙想醉吟先生(白居易的號)當年,卻剛好聽到兄臺吟誦醉吟先生的《夜送孟司功》,甚是應景,故出言相邀,驚擾之處,還望見諒則個。”

 趙朗道:“在下趙朗,閒來無事,到此亭沾沾醉吟先生文風,卻不料遇見王兄,幸會,幸會。”

 其他三人是王荀的同窗,兩人姓柯,一人姓餘,皆是性情不羈之人。

 趙朗也不拘謹,舉起杯子便與四人對飲起來。只是這酒卻是很淡,估計度數還比不上啤酒。

 此時正值“崇寧廢科舉”期間,學子學風不嚴,在書院之中常有鬥毆爭訟之事。這幾人孔武有力,性性不羈,想來也不是安分之主。

 所謂的“崇寧廢科舉”是宋徽宗時期一個很特殊的事件,1104年(宋徽宗崇寧三年),依宰相蔡京所請,宋徽宗趙佶詔罷科舉,改為從太學與州學中取士,使中央書院與州府書院成為入仕做官的主要途徑,文武大臣與地方豪強爭破腦袋也要把子弟送進太學與州府書院,因而學風日下,書院招生舞私作弊,寒門子弟在這時期更難以被推薦入學或入仕。一直到1120(宣和二年)蔡京罷相,科舉才恢復。

 趙朗把手中的袋子往臺上一擱,掏出三瓶神仙醉道:“四位兄臺,來,來,嚐嚐我帶來的酒。”那王荀一見到青花瓷酒瓶,心中一喜,脫口而出道:“神仙醉,竟然是神仙醉。”

 趙朗替幾個倒滿酒杯,舉杯道:“在下先飲為敬。”說罷,便一飲而盡。這便是向幾人表明,這酒沒問題,大夥放心喝。

 幾人舉起杯子,一口悶掉,一股灼熱從口腔直下小腹,眾人都不禁“呼”地長吐了一口氣,叫道:“好酒,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