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佈置防禦(第3頁)
這鴛鴦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為“變鴛鴦”。
若把這陣法傳給許貫忠這個武狀元、團練使,就可以提高他的練兵能力,再加上週侗的槍棒傳授,相信這許貫忠的500鄉勇也會有一戰之力。上次看他們訓練,可真是不忍直視呀。
本來還想順手把戚繼光的車營陣也寫出來,但一想,現階段也用不上,這車營陣主要是剋制騎兵之用,那方臘也沒啥騎兵,車營陣用不上,不用這麼快寫出來,待有需要時再作打算。
次日一早,趙朗把許貫忠與張順叫來,把一張紙交給張順道:“守業,這裡有幾樣東西,你每樣買200斤回來。”
張順接過來一看,只見白紙上寫著三樣東西:硫磺、硝石、木炭。也不多問,轉身便出了山莊。
趙朗把防禦圖紙與《鴛鴦陣法》註解交給許貫忠。許貫忠接過兩份資料,先看防禦圖,一看之下,大為讚歎。以他武狀元的見識,當然知道這防禦圖有《武經總要》中的防禦法的痕跡,但又比《武經總要》高明得太多,尤其是戰壕與交通線的設計,輾轉迂迴,既利於防守,又便於物資運輸,少了花巧,多了實用。他不知道的是,趙朗還為登陸場準備了一樣防禦神器,有了這神器,任你千軍萬馬,也只有捱打的份。
這防禦神器就是後也的鐵絲網。這玩意兒既可阻擋步兵,還可以對付騎兵,又輕便,又實用。用車子運到陣前,兩頭一拉,再作幾個樁子固定,十分鐘不用就佈防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對決,主角便是鐵絲網,整個一戰850萬戰士死亡,有一大半就是死在了鐵絲網之前。
昨天趙朗已把製造移動式鐵絲網的方法傳授給了陳元英。根據腦中的數據庫,防禦性鐵絲網的鐵絲含碳量需控制在1%到1.7%之間,還在增加硅元素,增加其韌性,再通過拉絲而成。硅元素其實就是石英石,江南一帶含量豐富,也不難找。而擁有了水力機床,製作拉絲機對於趙朗這個物理學霸來說也是輕而易舉。相信年前陳元英他們就可把鐵絲網搗鼓出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