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登陸流求(第2頁)
俗話說得好“是男人都喜歡打炮”,接下來的幾天,眾人每天都開船出海,在陳元英的指導下,練習射擊技術,足足消耗了300多包火藥包。好在這海邊石頭很多,稍一加工,便可成為實心彈,使得實心彈足夠多。
下一步,等火炮和火藥足夠多了,就由這些高層培訓護商行的護衛與船員了,有了自衛之力,才可談得上大發展,才可順利地開發流求。
趙朗又喚來安道全,吩咐他多準備青蒿這種植物,以防治瘧疾。東晉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是前人在醫學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只是以現在的技術,無法提純青蒿素,若有病症,只能用青蒿汁醫治,效果當然會打折扣,在金雞納樹還沒長成之前,只好先應付著了。
趙朗叮囑安道全制定衛生條例,向赴流求之人宣講,其中有三條由趙朗親自制定。
一、不準喝生水,必須喝煮沸後之水;
二、不準隨地大小便,不準隨地吐痰;
三、注意防蚊子,多帶驅蚊藥物。
趙朗知道,只要嚴格執行這三條,就可預防七八成的瘧疾,餘下的偶發病例,現階段只能用青蒿來醫治了。
為了對應大海航行,趙朗在昌國島舉辦了航海定位培訓班,格物門高層、趙朗的弟子、格物學院在昌國的學生、以及所有的船長都一同參加培訓。趙朗把後世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航海圖一一繪畫出來,並用宋時的數字標註了經緯度、參照物,制了六分儀、兩腳規、量角器、平行尺等工具,再加上司南(指南針),足足用了六天的時間,才勉強都會了一些人,至於精確定位,就要在實踐中摸索了。
就這樣過了八天,人、錢、藥、工具、生活用品、食物等等都準備妥當,趙朗帶著格物門一眾高層領著500名護衛,1000名從遼國解救過來的漢民,登上8艘蓋倫船,4艘福船,滿載著物資,向流求駛去。
從昌國島往南,行了十四個時辰,便到了流求的西北部。這一路上,趙朗手把手地教一眾人使用六分儀、兩腳規、量角器、平行尺、司南等工具進行定位。這些知識,趙朗在另一時空進行海上探險時運用了無數次,現在重施起來,有一種仿如隔世的感覺。
趙朗在後世的淡水河出海口附近,選了個合適地點,把船隊停靠下來。這一帶,就是他設計好的第一個開發區,他命名為桃園鎮。這方圓百里的地方,就是後世的桃園縣。
流求島以山地、丘陵為主,中間是由北向南的中央山脈,可耕種的土地主要在西面海岸,有嘉南平原、屏東平原、新竹沖積平原,而在海岸的東面,大一點的平原只有宜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