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峨眉山感悟(第2頁)
這天晚上,趙朗又一次趁著夜色,來到了峨眉山的山腳。聽著松濤陣陣,迎著山風習習,趙朗一躍而起。踏著飛劍,凌空翱翔,感受著自由自在的美妙,抬頭看天,只見繁星點點,彎月如鉤,天地的奧秘,盡顯在自己面前。
今晚的飛行速度比原來快很多,趙朗用參照物對比一下起碼有每小時80公里以上,他控制著銀色盒子的能量,上下騰挪,左右飄移,對磁力的輕微衰減與身體重力的上升、下降、轉彎等變化之間的關係又有了新的感悟,就好象提升了一個大境界,他對超磁力能量的運用更加充分,一個盒子提供的飛行時間增長了3分鐘。不要少看這多出的三分鐘,全力飛行,可多飛出4公里,即8裡左右,這要是在危機之中,這三分鐘就可逃出了險境。
趙朗經過這幾天的積累,今晚在峨眉山中有了頓悟,就如當初在景德鎮外的小山丘上的頓悟一樣,對力的運用又有了長進。他覺得自己就像那些修仙的修士一般,得到了突破,對力的控制提升了一大境界。這個收穫使他欣喜之餘又多了期待,往後還會不會再次感悟,再次突破呢?
把三個銀盒子的超磁能量用盡,趙朗回到了客棧休息。他洗漱後鑽進被窩,心裡在想自己確實是有點懶惰,自睦州之行回來後,就很少練習飛刀、御劍飛行,控制小飛劍,只有在對敵之時才使用,看來回去要練習。可是一想,這大宋的天地之內,自己已是無敵的存在了,還練那麼強有啥用呢?自己又不是想做那個底褲外穿的傢伙。
臨睡之前,他還在想,話說按小說中的分類,自己現在力的運用是處於哪個境界呀?初窺?入門?小成?大成?小乘?大乘?還是傳說中的金丹呀?嗯,暫且便定義為大成吧,哈哈。
哎呀,不想了,睡覺……
峨眉山是佛教名山,“峨眉”取大峨山與二峨山相對如眉而得名。據《峨眉郡志》記載:“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也,故名峨眉山”。峨眉山最高處為萬佛頂,海拔3098米,山脈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山巒環抱,諸山相連,綿亙起伏。
作為一個資深的探險家,趙朗在另一時空曾遊覽過一次峨眉山,知道這山上寺院頗多,古建築林立,乃佛教聖地。當時,他還每一個寺院都細細觀賞,也捐了香油錢,記得峨眉山最大的寺院有三座,分別為報國禪寺、聖壽萬年寺、伏虎寺。昨天在客棧一打聽,卻知此時峨眉山上只有普賢寺這一座寺院,反而道觀有好幾座。細細一想,當即釋然,普賢寺不就是後來的聖壽萬年寺嗎,這聖壽萬年寺是明代萬曆年間神宗皇帝改名,明代之前就是叫普賢寺;而那護國寺則是清代乾隆老兒所興建,此時乾隆老兒的百幾十代的祖宗都還在長白山上砍樹呢。至於那伏虎寺,趙朗不甚瞭解,小鎮的居民也不知那伏虎寺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