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省 作品

第162章 貢嘎神山(第2頁)

 一路上人跡罕見,小路已越來越模糊,只可依稀辨認。終於,來到了3800米左右的高度時,趙朗有了發現……

 在二十米外的一個山坑裡,他發現了一頂棕紅色的帽子,一看便認得這是密宗僧人常戴的長形帽子。山坑不大,深約三十米,直徑約二十米左右。

 趙朗取出一根繩索,這是登山必備的工具,在得妥鎮購買的,只有五十多米長,還算結實。固定好繩頭,順著繩子,腳一蹬,就沿著山坑向下滑去,以他的身手,三十米的深度不用六秒就到了底。

 觀察了一下四周,沒什麼發,撿起那頂僧帽,端詳了一會,也沒有什麼異樣,想了想,又爬上地面,收拾東西,繼續攀登。

 從那頂帽子可推測,這條山路就是蔡巴等人登山之路,順著這條路一直走,可能很快就有發現。他敢肯定,以現在大宋人的登山技術水平,能登上6000米的人,估計也沒有多少。

 這個時期的人,要克服低溫、低壓、缺氧、雪盲等因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本來以為山坑裡會有發現,小興奮了一會,誰知卻沒有任何驚喜,估計那頂帽子也就是僧人不小心掉了進去,不想費力下去撿回來罷了。

 又艱難地走了兩個小時,走到了45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遠處雪際線已清晰可見。趙朗知道貢嘎山的雪際線約4900米左右,現在離那雪際線還有400米左右,他停下來稍作修整。

 登山最忌諱的就是心急,保持心情平靜、控制攀爬速度非常重要。他吃了些吃食,補充點能量,回頭觀賞一番山下的景色,休息了半個小時,繼續邁步向上。

 越往上,氣溫越低,在海拔4500米的高度,氣溫已達零下6度左右,貢嘎山雪際線的溫度最低達零下10度。

 終於到達了雪際線,氧氣逐漸稀薄,小路越來越陡峭,趙朗調整了一下呼吸。平常人在這種高度,呼吸自然而然的會變得急促,趙朗卻沒有這方面的反應。這與他自己的估計相符合,經過了yz元素的改造,他的表皮細胞已能在水中輔助呼吸,山峰上雖然氧氣稀薄,但怎麼著也不會比水中稀薄吧,因此高山上的氧氣稀薄對他絲毫不造成影響。而以他體魄之強壯,低氣壓、高紫外線、低溫等因素也不算是障礙,這也是他敢隻身前來登山的依仗。

 現在對他造成障礙的,是雪地陷阱、越來越窄的山脊、70度角以上的坡壁等等。

 看了看手錶,再看了看天氣,趙朗從雪際線退回一百多米,找了個避風的巖洞,簡單佈置了一下,就在此地過夜了。

 第二天,再次攀登,又一次越過雪際線,山上已看不到植被,只有裸露的岩石。這個山脊越走越窄,前面500米外猶如傾斜的刀刃,周圍繞以峭壁,一層一層的山岩峭壁高度落差很大。極目望去,目光所觸之處,山脊與峭壁的落差估計達2000多米,這種地方,若是用來滑翔,那是最理想不過了。但是攀登,那就險象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