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大晴天 作品

第633章張之維拍肩:靜清,正是修行時!

 張之維瞥了一眼師父,心中第一個反應就是天師度,就是不知道,天師度算是法身,還是報身。

 對於這方面,他沒有多想,畢竟他對佛的三身也所知不多。

 他想的是,如果釋迦摩尼的主觀,變成了與客觀……也就是與世界平等的佛國。

 那祖天師這邊對等的便是法脈了。

 法脈在神話中有很多稱呼,但歸根結底是和佛國一樣的東西。

 接著,他又想到了師父最初用天師府來舉例。

 天師府是客觀存在的東西。

 天師府也很大,但和整個世界相比,天師府很小。

 用它來比作客觀,無疑是不合適的。

 但如果法脈是祖天師的打磨到極致後的主觀留下的產物……

 那對他們這些授籙皈依的道士而言,這個主觀產物其實就是客觀的世界。

 所以,師父最初的舉例,其實是沒錯的,只是有些東西,他無法明說。

 旋即,他又想起了當初法職考核時,神遊雷部,所見的那些威風凜凜的三十六雷將,以及傳了自己一手奇技的真武大帝。

 當時,他問過師父此事。

 師父沒明說,卻給他講了一堆張三丰的往事,以及張三丰和真武大帝的淵源。

 雖沒有明說,但話裡話外都把真武大帝往張三丰身上指引。

 現在一想,真武大帝莫不就是張三丰留下的那打磨過的主觀?

 這個猜想,他沒去問師父,當初師父不明說,自然有不明確的道理,現在問了多半也白問。

 他心裡感嘆,越是接近某物,越有一種霧裡看花的不真實感。

 他知道為何會這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身在天師府,去看天師府,難免有些偏頗。

 師父說的底層規則都一樣,或許可以用其他流派去映照天師府的一切,那樣,或許能得到答案……張之維心裡暗道。

 他首先想到的是全真教一脈,雖同為道家,都需要皈依三寶,但正一和全真,總歸是有些不同的。

 正一入教要授籙。

 全真入教要受戒。

 其實,相對於正一,全真更多的是一種在道家基礎上,融合三教教義所誕生出來的產物。

 它很複雜,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映照對象。

 緊接著,張之維想到了火德宗。

 雖然這是一個玩火的門派,門裡的人大多都是脾氣火爆的莽夫,半點不像三一門那般仙氣飄飄,但他們是正統的玄門,這是毋庸置疑的事。

 他們供奉有一團聖火,皈命聖火之後,就會擁有火遁的能力。

 “皈命”二字張之維並不陌生,天師府早晚課上,每個寶誥前面都有一句“志心皈命禮”,是“盡此身命皈依”的意思。

 對比道教的授籙和受戒,火德宗確實簡單直接,難道他們那通天的祖師爺,那被打磨的與客觀世界地位相同的主觀,是一團火焰?

 “這麼說來,最終的結果,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物。”

 是物,張之維就想起了納森神樹。

 他一直覺得這棵樹是邪惡的,準確來說,是讓他不喜的,但不能否認,這棵樹,可以通天。

 或者說,這顆樹是一個通天的產物。

 劇情裡,納森神樹的力量並沒有直觀的展示過。

 只展示了納森王和納森衛。

 納森王沒什麼實力,柔弱小女孩一個。

 納森衛他們在貝希摩斯的現代化異人部隊面前不值一提。

 似乎整個納森島只是大貓小貓三兩隻,不算什麼龍潭虎穴,更談不上什麼通天。

 但如果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納森神樹的力量,絕不可能忽視。

 這是一顆有自我意識的樹,或者說,這是一顆有主觀意識的樹。

 它不出手,或者是在它看來,那些王和衛,不值的它出手。

 它若出手,納森島的篇章說不定要改寫。

 因為,納森神樹是少有的,且在劇情裡直接出現過的,擁有滅國級能力的……東西。

 對於它的介紹,雖然只是寥寥幾筆,但若放出來,足以震驚世界。

 納森神樹原本不在島上,它在歐洲,被稱為森林之神。

 那時候的納森王,也不像現在的納森王一樣沒有戰力,納森王是通過血腥殺戮選出來的,成為王的必要條件,是打敗所有想要成王的人。

 也就是說,王,必須是最強者。

 這樣的王,無疑能掌握更多樹的力量,也更具備侵略性。

 這種侵略性,讓當時正值鼎盛的羅馬帝國感到不安。

 於是,正值巔峰的羅馬帝國,以舉國之力擊潰了納森神樹和它的信眾們。

 這一戰後,納森神樹搬離了羅馬,世界上多了個納森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