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釋尊和大日,成仙成佛的終極狀態(第2頁)
“在佛教中的普遍認知裡,大日如來超越人類普通的認知和意識狀態,是宇宙萬物根源性的智慧體現,代表著智慧和慈悲,它不具有人類的意識或情感。”
“這有些類似於克蘇魯神話裡的阿撒託斯,阿撒託斯是一切神明的源頭,它代表了絕對的盲目和痴愚,在常人看來,它沒有智慧,沒有思維,沒有固定的形象,它只是一種殘酷宇宙本質。”
“而大日如來更像是阿撒託斯的反面。”
“智慧對痴愚,慈悲對盲目無序。”
但張之維心裡升起一個疑惑,“大日如來,真的只是沒有思維,沒有意識的絕對規則嗎?”
這時,恆林大師調息完畢,見張之維在沉思,笑道:
“小天師剛才問了釋尊和大日如來,是想問他們之間的關係嗎?”
張之維停下思緒,笑道:“聽了大師的講佛,看了大師的傳度,是有些好奇。”
此話一出,周圍有不少人都有些震驚,當著天師的面,卻聲稱對佛門的東西感興趣,小天師莫不是要變成小方丈了?
他們紛紛看向張靜清,想知道他有何反應。
張靜清眼觀鼻鼻觀心,什麼表情也沒有,坦然處之。
先前恆林大師傳度時,他很尊重的閉上了眼,倒不是非禮勿視,而是他和張之維不一樣。
張之維能瞪著眼睛去看,甚至去窺視,但他不行,他有天師度在身,他若也像張之維一樣,那就是王見王了。
所以他並不知道張之維看到了什麼。
但從張之維的問題上,他隱約猜到了一二。
作為天師,他是自然是明白佛教的一切的。
他心裡暗道,自己這個徒弟有些不安分啊,有些東西,哪是這麼好窺探的,若非自己在這裡,你小子的冒犯,只怕要脫層皮才能出來……
張靜清這個旁觀者都能猜到個大致,作為傳度者的恆林大師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他倒沒有動怒,佛都沒動怒,他又何必動怒?
“一切佛教,皆從釋尊開始,故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至於雙方關係嘛……”
恆林大師緩緩說道:“是故甘露一味,逐器而殊色。摩尼一相,隨色而分影。能說之心,轉則平等,所潤之意,解則千殊。一、三、五乘,源一派別。法、報、應化,體同用異。”
說罷,他便不再多言。
雖然恆林大師說的有些晦澀,但張之維還是聽懂了。
他的意思是,大日之與釋尊,佛佛無異,二佛同體,只是用法不同而已。
但這涉及一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
是先有釋尊。
還是先有大日如來。
先有釋尊,那就說明大日如來是釋尊證得的,他能證,後世也能證。
如果先有大日如來,一切佛法虛空自生,那就有問題了……
這時,一直不說話的張靜清突然瞥了恆林大師一眼,心道,這老禿驢明明知道,卻打機鋒,是想幹嘛?
他補充道:“釋尊的三身分別為法身毗盧遮那佛,報身盧舍那佛,化身釋迦牟尼佛。”
“其中,報身‘盧舍那’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法身‘毗盧遮那’的簡稱。”
“釋迦牟尼佛在立名時,把他的報身和法身立在同一個名中,表示法、報不二。”
張靜清此話一出,張之維瞬間就不迷惑了。
佛教說法身是無處不在的規則,是亙古存在的佛理。
報身是通過修行證道的佛果。
釋迦牟尼把他的法身和報身立在同一個名字裡,豈不是正好說明了,法身和報身一樣,不是先天自有,而是他證道得來嗎。
“難怪之前在大日如來體內,看到了諸佛,卻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的存在,原來那就是他,他是三位一體的!”
“如此說來,大日如來肯定是有自己的主觀意識的。”
“雖然可能它平時不顯,如同規則一樣,但不能說它不存在。”
旋即,張之維想到一件很可怕的事。
“而如果有一天,大日如來像納森神樹一樣,在物質世界顯化出來,又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