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回到龍虎山,指點周聖
“十地的菩薩?”
澄真大驚,一臉不敢置信,自家師父外號仙人,也只是不入果位,小天師一個小輩,竟然是十地菩薩?比師父足足高了五個境界?
阿羅漢是小乘道的最高果位,再往上,就得修大乘道了,大乘道在阿羅漢之上還有菩薩和佛,其中菩薩一道又分十地。
“小天師的境界這麼高嗎?”
李慕玄也是一臉震驚,他一直都知道小天師厲害,但觀其言談舉止,行事作風,怎麼也不像比師父境界高的樣子。
左若童搖頭道:“不必過分拘泥於這些,其實啊,所謂的四果羅漢,十地菩薩這些,都只是一個參考,萬萬不可以照本宣科,不然就著相了。”
“反正在為師看來,不管是四果羅漢,還是十地菩薩的境界,其實都是見地問題,所見的範圍,所見程度,也是一念的關係。”
“‘由來一念最難平’,這一念就是當下一念,由於貪瞋痴慢疑的感受及執著。”
“人生學佛修道,這一念能平靜,則萬法皆空,但是這一念最難平,因此所有的修持都是很費勁。”
“小天師一念平靜,念頭通達,所以四果羅漢,十地菩薩,都只在他一念之間,萬法皆空,對他而言,就是萬法皆通。”
一念之間,聽起來真玄乎……李慕玄一臉羨慕道:“那師父,小天師這是怎麼做到的?!”
左若童說道:“這是個人的心境和悟性決定的,按道家的說法,這是先天靈根,按佛家的說法這是上根器,先天之根羨慕不來,唯有在後天的器量上來彌補差距!”
後天的器量……李慕玄也跟張之維一行人待過幾天,自然知道張懷義,呂慈等人在修行上的刻苦,而他們也都只是在像張之維看齊,如此說來的話,後天的器量,只怕更比不上了。
但其實,這句話是左若童說給自己聽的。
若要問誰是一人世界裡的第一卷王,非得左門長不可。
三一門的二把手似衝,大弟子澄真,傾盡全力維持逆生,也只能堅持一二十日的光景,便心神受損,頭疼欲裂,不能繼續。
但左若童,硬是維持了幾十年。
這幾十年裡,他日夜不輟,半點不曾懈怠,比幾十年不睡覺的田晉中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不是第一卷王誰是?
左若童雖然沒有果位,但他的某些地方,已經被打磨成了真金,即便是張之維都有所不及。
如此大毅力,若非被三一門給坑了,左若童的成就指不定有多高!
當然,說被坑有些言過其實,但他確實是被耽誤了。
他是一個堅定的求道者,但可悲的是,在三一門的成仙謊言下,求了一輩子的術。
即便最後,他的術近乎於道,但終究還是術,最終遺憾落幕。
而現在,他走到了正確的求道之路上,帶著他用幾十年逆生狀態,打磨出來的心性和意志,拄著逆生三重這個柺杖。
只要時間充足,接下來的道,對左門長來說,一馬平川。
而左門長所求的,也不是什麼阿羅漢。
這只是尋求個人解脫的小乘道,在佛教,小乘和大乘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自己解脫,一個是大家一起解脫。
他所求的,是一個能帶著整個三一門通天的大道。
這時,李慕玄突然問道:“師父,您說小天師一念能平,所以有此境界,我說如果,如果有一天,他這一念不能平了,又會怎樣?”
左若童說道:“那他就會跌境。”
劇情裡,無根生便是因為某些變故跌境了,一念不能平,最後搞出許多禍端。
李慕玄想起師父說張之維是十地的菩薩,便詢問道:
“那他如果跌境,是不是就成阿羅漢了?”
左若童搖頭,“這筆帳,不是那麼算的,到底會變成怎樣,誰也說不好,不過,為師倒希望永遠不會有那麼一天。”
李慕玄繼續道:“說起來阿羅漢,之前小天師闖山的時候,三論宗的和尚感謝小天師,說他超度了吳曼,讓其破了無明,達到了五蘊皆空的境界,五蘊皆空就是阿羅漢的果位吧!”
左若童點頭:“是的!”
“可他剛證得阿羅漢就死了,這不白證了嗎?”李慕玄問。
…………
…………
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