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大晴天 作品

第350章法職考核的神明

 張御山給張之維一一介紹了一遍。

 清微派的趙汝澮是一個頭戴蓮花冠,身穿紫色法袍,面相有些儒雅的中年道士,在張御山介紹的時候,面帶微笑的給張之維打了個招呼。

 至於茅山的魏文章,雖然名字裡有文章二字,但卻和文雅沾不上關係,反而身材高大,長鬚直垂到胸口,濃眉如墨,一副威猛氣概,若非他穿著道袍,張之維還以為他是一個武師呢。

 說起來,魏姓在茅山也是的大姓,茅山上清宗起源自紫虛元君魏華存。

 魏華存本是東漢末年人,其父魏舒甚至在晉朝時期官拜司徒之位,可謂是位高權重,按理來說,她應該是養尊處優的大小姐,但她卻對琴棋書畫不感興趣,唯愛黃老之術,歷情劫後被神仙賜法,一朝頓悟,入道成功,曾擔任天師祭酒,後開創茅山上清一脈,著有《上清經》和《黃庭經》。

 同時她也和壽仙娘娘麻姑,何仙姑,媽祖並稱為四大仙女,其中,麻姑是魏華存的侍女,後來香火很旺盛的花神女夷,則是她的弟子。

 或許是魏華存自己是機緣巧合之下,得神仙傳法的原因,所以相比較祖天師張道陵立下的天師府,天師葛玄立下的靈寶派,她創立的茅山上清一脈,在對外要顯得溫和一些。

 或者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自身很嚴格,但在對待外人上,卻沒那麼嚴苛,譬如傳道授法方面就是如此,這也讓茅山的一些道法傳播很廣,讓江湖上出現了很多野茅山。

 這些野茅山在為茅山帶去很多正面形象的時候,也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形象,所以雖是天師府執掌三山符籙,但論起名聲來,茅山的名聲要比龍虎山還要大一些。

 魏文章和張之維同屬符籙三宗,雖有些吃驚張之維小小年紀便要和自己等一眾老前輩爭法職,但還是以長輩的身份抱手笑道:

 “之維師侄,早有耳聞啊,都說你在丹功一道上的修為高深,甚至還要超過一些成名已久的老前輩,沒想到在符籙一道也是不差啊!”

 “我原以為門中的鄭子布年紀輕輕便要升授三品法籙,已經算妖孽了,沒想到你更厲害,剛升授三品法籙,就要來領三品法職,與你們一比,我們這些老傢伙還真是自愧不如啊!”

 “前輩謬讚了,這都是師父師叔們教的好!”

 張之維也笑著客套了幾句,至於神霄宗的白玉宮,似乎人如其貌,是話本故事中那種頑固的牛鼻子老道形象,自始至終都沒說過話。

 張之維也不與他理會,他本就不在乎外人如何,你若客客氣氣打招呼,他自然客客氣氣回應,你若擺譜,那自己就看不見你了。

 隨後,大家繼續觀看授籙大會。

 授籙大會依舊在繼續,最後一個四品法籙升授三品法籙的道士是鄭子布,四品升三品完了之後,便是三品升二品的儀式。

 三品的上清五雷經籙已經算得上高品法籙了,二品的上清三洞經籙,則是專屬天師的一品法籙之下的最高法籙,代表了法籙一道的頂點。

 授此法籙者,那都是絕對的道門大高功,到了二品法籙,代表著符籙的內籙一道已經走到頂點,接下來,要麼苦心鑽研外籙手段,要麼研究壇儀打醮,要麼在法職上下功夫。

 總之,符籙一道涉及很多東西,雖說二品法籙是頂點,但頂點與頂點之間,因為外籙手段,打醮做法,法職的不同,其實力也可能有天差地別之分。

 就好像現在的張之維和鄭子布,雖同是三品法籙,但若不用其他手段,只論符籙一道,張之維是拍馬也比不上鄭子布的,因為他只是空有內籙,而僅會的一點點外籙手段,又大多是用以輔助的。

 相較於三品法籙,二品法籙的授籙儀式要複雜的多,但同時參與者也少的多,僅僅只有一個白髮蒼蒼的瘸腿老道士。

 經葛溫介紹,此人原本是靈寶派的一個天才,精通術數一道的奇門遁甲,但由於早年間過分痴迷數術一道,洩露了很多天機,遭到了天譴反噬,雖未身死,卻也三缺五弊,肢體不全。

 一遭悔悟過後,他不再痴迷術數一道,開始潛心修行符籙,最終於今日,證得二品的上清三洞經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