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越南秋 作品

第235章 Nature論文發表,行業震動【萬更求訂閱】(第3頁)

興能看到這樣一篇論文。

 不過大家在收回目光情緒平靜下來後,並沒有貿然發表自己的意見。

 反倒是把目光投向了弗羅洛夫院士。

 誰都清楚現場最權威的正是弗羅洛夫院士,對方沒有表態其他人那裡敢。

 否則要是和弗羅洛夫的觀點不同,豈不是丟人了。

 於是眼看氛圍開始尷尬起來時,才終於有人主動向弗羅洛夫院士請教。

 “弗羅洛夫院士。”

 “你認為論文中提到的新結構,能夠讓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數倍。”

 “是可行的嗎?”

 目光還停留在論文上的弗羅洛夫,聽到有人喊他的名字才算抬起視線。

 先是朝對方看了眼,然後沉思片刻,才開口回答。

 “天才般的設計。”

 “我沒有在論文中找到漏洞,我想他們應該是確確實實研究出了這種電池,這份技術會讓磷酸鐵鋰電池重新被行業重視。”

 “對方雖是一位數學家,卻在材料化學領域同樣擁有極高的造詣。”

 話音完全落下的同時,表情中還隱隱浮現出些許遺憾的表情。

 似乎為不能和徐源面對面交流惋惜。

 而其他人聽完弗羅洛夫這番話,也徹底放下心來。

 當即接過話茬附和起來。

 “我必須為我剛才過於武斷的判斷道歉,數學家同樣能在新領域中有出色表現。”

 “真是令人難以想象,世界上真的會有這麼全能的年輕天才。”

 “這份技術肯定會加快新能源電車的崛起。”

 “正如弗羅洛夫說的那樣,這確實是天才般的設計。”

 ……

 或許是被辦公室內傳出的動靜所吸引,主編克麥米倫實在按耐不住,這時候主動從外面推門走了進來。

 “非常抱歉各位。”

 “不知道對這篇論文的研究怎麼樣了?”

 克麥米倫邁步重新來到會議室內後,迎上眾位專家的目光開口詢問。

 弗羅洛夫院士的心情明顯不錯,這次他並沒有計較克麥米倫貿然闖進來。

 聞言當即便告知了自己的結論。

 “這是一篇非常有價值的論文,它能夠有效推動新能源電車和電池的發展。”

 “它完全有資格刊登在自然雜誌上。”

 克麥米倫顯然也沒有想到弗羅洛夫院士會給出這麼高評價。

 但從在場其他專家的神情看,顯然這個結論沒有任何毛病。

 到了這個時候,克麥米倫也很慶幸自己的做法。

 對數學天才徐源的這篇論文,給了足夠的重視。

 否則還真有可能影響到自家雜誌。

 接著他也不再耽擱什麼,立刻便拍板確定下來,臉上堆著笑容說:

 “非常感謝大家的協助,這篇論文會在下週最新一期雜誌上發表,同時作為那期雜誌的封面。”

 隨著這件事結束,也標誌著論文順利通過審核,接下來只需要等著正式發表就行。

 ——

 剛進入十二月份。

 徐源這天正坐在自己辦公室,對前段時間推導的霍奇猜想過程進行論證。

 但才剛進行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卻聽辦公室房門突然被人從外面敲響,聞聲只好暫時放下手中的筆。

 抬起視線朝辦公室房門看去。

 “請進。”

 話音剛落。

 便見材料科學院鄒敬教授推門進來,並且還稍微喘著粗氣。

 似乎比較急切的樣子。

 見此徐源只好趕緊起身,走到飲水機旁為對方倒了杯水。

 並招呼其在旁邊沙發處坐下。

 “鄒教授快坐,什麼事情這麼著急?”

 鄒敬伸出雙手將水杯接過,在沙發處坐下後,這才激動著表明來意。

 “好消息。”

 “咱們的論文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並且還是作為當期的封面。”

 對於鄒敬來說,如果只是論文被自然雜誌刊登,那或許不會表現的太驚訝。

 畢竟他本來就對論文充滿信心。

 只不過有些沒有想到,這份研究結果,會被用於雜誌的封面。

 要知道能作為封面的學術成就,基本是當期雜誌中最具有影響力的。

 在雜誌發行後

,會受到學界更多人的關注。

 尤其是動力電池和新能源電車企業,絕對不會放過這樣提升自家產品技術的機會。

 可以預料到接下來的時間,恐怕會有很多相關領域內的企業公司,想要獲得這份技術的授權。

 因為投稿論文時,使用的郵箱是箐華材料院的。

 所以自然是鄒敬率先知道這個消息。

 徐源將鄒敬的話悉數聽進耳中,臉上所浮現出的表情倒是沒有太大波動。

 接著也只是正常回應了句:“這是好事啊!”

 “誰說不是呢,剛看到自然雜誌編委會的回覆,我就趕緊跑過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了。”

 “這樣等把技術授權的事解決完,相信使用新結構的電池會很快進入市場。”

 鄒敬這時已經在對未來憧憬,無比期待使用了他們這種新設計結構的電池,能夠推動國內新能源電車行業的發展。

 至於接下來的時間,鄒敬教授並沒有在徐源辦公室過多停留。

 特意告訴完這個好消息後,便又匆匆離開。

 徐源對國內哪家企業拿到技術授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

 反正只要不授權給海外公司,就只會推動國內新能源電車的快速發展。

 畢竟傳統的汽油車都是使用不可再生能源,未來遲早會被新能源電車取代,必須要讓更多企業投身進新能源電車的研究才行。

 接著待鄒敬的身影徹底從視野中消失後,徐源這才收回目光繼續論證。

 不過他並不知道的是,此刻網上已經炸開了鍋。

 由於箐華大學官方賬號發佈了喜報,指出數學院徐源教授和材料科學院鄒敬教授,所研發的磷酸鐵鋰電池項目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

 並專門放出了本期自然雜誌的封面,且每人將獲得五十萬獎金獎勵。

 網友先前並不知道徐源還參與了這種項目,看到居然是第一作者後也都很意外。

 上次徐源攻克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事公佈,大家還都感到很不可思議,無法想象徐源作為數學家,已經在航空航天領域做出了貢獻,竟還能攻克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技術。

 這回又看到徐源設計出了磷酸鐵鋰電池全新的結構。

 並且能讓能量密度提升數倍。

 先前的疑慮頓時消失不見,相信徐源在材料領域確實有著很高的水平。

 而非是靠運氣。

 另外這也讓大家更加相信,徐源身上肯定還隱藏著沒有公佈的事情。

 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後,網友們紛紛展開熱議。

 “恭喜徐教授有了首篇nature論文,就是這學科的跨度大了點。”

 “徐教授能攻克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就已經證明了他在材料領域的實力,這回和別的教授合作研究電池有成果很正常。”

 “我之前就說徐教授藏的還有東西,現在相信了吧。”

 “居然被用作了本期雜誌封面,看來這份電池技術很厲害啊,有沒有專業人士來具體講一下。”

 “現在咱們的電池技術有了突破,希望國內能有更多的汽車品牌投入電車的研發,這樣才能有助於國內電車行業的發展。”

 “簡單說吧,如果徐教授的技術使用在電池上,那麼今後的新能源電車續航起碼五百公里。”

 “直接把電車續航提高了幾倍,簡直就是新能源電車的一場革命啊!”

 “本來我對電車沒什麼興趣,但如果使用上這份技術續航提升的話,或許會買一輛體驗下。”

 ……

 伴隨著這篇論文發表,參與論文審核的弗羅洛夫院士也發佈了篇文章。

 在文章中對磷酸鐵鋰電池的新結構設計,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

 使得學界內討論的熱度越來越高。

 對於整個動力電池行業,都形成了不小的衝擊。

 近些年隨著新能源電車逐漸被重視,有些電池和汽車品牌廠商,都開始著手在這個領域進行佈局。

 就是為了能夠站在風口,吃到這波紅利。

 甚至一些中小型電池公司,都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

 而本來大家的技術都還算站在相同水平,哪怕海外知名公司領先的幅度也不大。

 但現在突然冒出了一份新技術,能夠讓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數倍。

 甚至連帶安全性和

壽命都大幅度增長。

 如此今後哪個新能源電車品牌使用這種電池,便代表著電車自身的安全性有了保證,自然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相信。

 其他品牌也就失去了這份優勢。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國內相關企業想要拿到這份技術。

 連帶海外的公司都在蠢蠢欲動。

 反倒是今年剛從海外新進來的特拉斯電車品牌,並沒有採取什麼行動。

 就這樣。

 最終在上面的牽頭下,比亞迪和寧徳時代兩家企業成功獲得技術授權。

 至於像松下這樣的海外企業,連去參加會議的資格都沒有。

 正所謂有競爭才能促進電車行業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要引進海外品牌的緣故。

 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和各方面討論,才把這份技術同時授權給國內兩家企業,況且這兩家企業一家是專門為電車品牌提供動力電池,另一家是相應號召推出自家新能源電車品牌的車企。

 徐源雖然參與了技術授權會議,卻並沒有發表多少意見。

 不過其中發生的一個小插曲,讓他頗為意外。

 沒想到兩家企業都表示,未來會在固遠縣選擇地方建設電池以及汽車生產基地。

 這無疑會帶動整個固遠縣的經濟,以及為很多人解決工作崗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是他盡所能及為家鄉做出貢獻了。

 可以想象等他下次回老家時,縣裡的領導該會有多麼熱情。

 而在寧徳時代和比亞迪拿到技術授權後,也很快通過官方平臺發佈公告。

 宣佈接下來就將會生產這種新型磷酸鐵鋰電池。

 同時比亞迪表示會在後年推出,搭載新型磷酸鐵鋰電池的新能源電車。

 由於後年也正是特拉斯首批電車交付的時間,對此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好奇屆時兩個新能源電車品牌的電車銷量。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