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避實就虛(第2頁)
而這一次,吐蕃的出兵陣容還是比較強大的,接連在四州連續襲擾,規模巨大。
正是因為四州都被侵犯,阿史那等人才聯合向朝廷上書,請求支援。
天皇李治的意思呢,大非川一敗,對於好面子還認為自己的功業已經直逼親爹的大皇帝來說,是一個相當沉重的打擊。
平時小打小鬧也就罷了,忍了。
而這一次,吐蕃竟然又有大舉入寇的趨勢,李治便不能忍了。
務必要給吐蕃一記重拳,至少也要報仇雪恨!
天皇李治心眼小,可是個有仇必要的人。
他已經做了個計劃,務必要在五年以內把吐蕃軍團趕出河湟地帶,奪回吐谷渾舊部所在地!
但是,帶著太子……
還是讓人有些顧慮。
這位年輕英武的太子,看起來確實是架子還挺好的,有勇有謀的樣子,可是縱橫沙場多年的將軍,每一個都知道,戰場之殘酷,絕對不是花拳繡腿就可以應付的了的。
戰場,是最檢驗一個人他到底是有真才實學,還是隻有一張嘴的地方。
毫無疑問,金貴的大唐太子極有可能成為唐軍的累贅。
衝鋒的時候怎麼辦?
敵軍打過來的時候又怎麼辦?
是不是還要配備專人保護他?
“依我看,我們不妨在鄯州再休整一段時間,也讓戰士們能適應一下。”
“這樣當然最穩妥,但最終我們還是要和吐蕃軍團對抗的,拖著也不是長久之計。”契苾何力不無擔憂的說道。
自從西吐谷渾歸順吐蕃之後,吐蕃在河湟一帶的勢力就更加穩固了,他們不只是有人,有兵器,後勤保障也是更上一層樓。
而對於唐軍來說,在人數上就不佔優,兵器甲冑倒是可以供應齊全,但相比而言,也比不上隨用隨補充的吐蕃軍團。
吐蕃帳下,吐谷渾的舊勢力也不容小覷。
吐谷渾舊部善遊牧,也可以農耕,他們還有一項特長,就是製作兵器,在古代,這樣的特長有的時候並不是指向礦產豐富,
而是指向善於製作兵器的工匠人數眾多,工匠,從來都是古代的硬通貨,在南北朝戰亂頻仍的年代,甚至還有佔領一座城池就迅速集結該城能工巧匠為己所用的規矩。
唐軍戰敗,曾經還對大唐有點指望的吐谷渾族人,也對吐蕃死心塌地了。
而這些能工巧匠也等於是白白便宜了吐蕃軍團。
大唐邊鎮當然也有許多工匠,但製作的速度和數量顯然是比不上吐蕃軍團。
畢竟,人家路途較短,運送這些裝備也更加簡單。
所以,很多帶兵的將領,遭遇這樣的大戰,往往也使用速戰速決的戰略。
企圖用短兵相接的辦法來彌補戰線過長的缺點。
但大非川之敗也證明了,這樣的戰略,但凡有一個短板,比如執意進軍的郭待封,也將功虧一簣。
“契苾將軍,只是這樣當然不行。”
“但我想,避實就虛或許也是個好辦法。”
契苾撫須沉思,驚道:“避實就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