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大江 作品

第2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2頁)

 退保四州對於唐軍來說,本就是戰略收縮,而現在,保住這四州都十分困難。

 若是四州皆失,那麼,大唐在西北的經略就可以說是功虧一簣了。

 所以,對於大唐來說,這一戰也是不得不出兵,不得不謀求必勝。

 李治派出李賢掛帥,坦白講,也不只是想要給這個狂妄的太子一個教訓,從一個帝國的統治者的角度來考慮,他必然也是希望太子的出現,可以提振唐軍的士氣。

 藉以打掉吐蕃的爪牙。

 但按照李賢的推測,這兩萬的兵馬也是集齊了吐蕃在大非川附近的所有兵力,兵力這個東西,從來都是此消彼長。

 現在,這些兵馬都被集合起來,攻擊四州。

 那麼相應的,對大非川沿線的這些州郡的守備就會相對空虛,這裡是河州,已經是在大唐手中牢牢控制住的地方。

 如果從這裡出征肅州,糧草也好,輜重也好,都會很容易運輸,不會遭遇郭待封糧道被襲的慘劇。

 而繞過四州這個實,轉而去進攻肅州這個虛,就是太子李賢進軍的基本思路。

 選擇肅州是有理由的。

 這裡不比安西四鎮,早就有許多漢民在這裡聚居,人和條件拉滿,且此處五年以前還在唐軍的控制之下,基本上這塊地盤和地盤上的人都還對大唐有很深的情感。

 這就意味著,大唐對於這些地方妥妥的屬於收復,人心在,山河就在。

 收復安西四鎮?

 這樣的不世之功,李賢當然也想收入囊中,反正,來都來了。

 可問題是,現在並不具備那樣的條件。

 安西四鎮距離唐軍控制的地帶實在是路途遙遠,以往,吐谷渾的區域還都屬於唐軍管理的時候,與安西四鎮也算是接壤的。

 那樣的情況下,唐軍出兵也算是相當便利,不管是人員還是物資的調配都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然而,現在安西四鎮全都落入吐蕃之手,與四鎮相接的許多州郡也先後被吐蕃吞併。

 這就意味著,唐軍想要越過西海,直接對四鎮用兵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

 出兵都沒有媒介了。

 如果有出兵的角度,難道,太子殿下願意放棄唾手可得的建功立業的機會嗎?

 但很可惜,打仗可是一個要拼硬本事的差事,絕對不是依靠設想就能成功的。

 李賢可不想做那謝晦,只要敵軍不打過來,我就是英明神武的大將軍。而只要是來了,我就是倉皇逃竄的鼠輩。

 現在,唐軍已經抵達河州治所,而據阿史那伏威的情報,治所這邊還算是頂得住。

 而唐軍援兵到來的消息,明天也必定會傳到吐蕃軍團那邊,按照吐蕃日常的戰術,他們必定會集結優勢兵力對四州進行猛攻。

 趁著大唐援軍立足未穩,如果可以拿下一州,對於吐蕃來說也算是賺了。

 對於大唐來講,四州雖然相距不遠,都是相連的,但想要一起防禦,也比較困難。

 必定不如吐蕃軍團集中兵力攻擊一州要有效果。

 吐蕃軍團可以通過迂迴試探尋找唐軍守備的弱點,漏洞,可是作為防守的一方,唐軍卻很難找到吐蕃軍團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