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大江 作品

第132章 做女人難,做女皇帝更難(第3頁)

 呵呵!

 怎麼可能?

 如果抱有這樣的想法也只能說,這些小孩子的想法也太簡單了些,就憑這樣的腦袋瓜,怎麼可能想明白天后的那些彎彎繞呢?

 只能靜等著被武媚娘這樣的女人玩死。

 後世有一種說法,說武媚娘這個女人是典型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說她能夠成功上位全都是因為善於宮鬥,活動範圍僅限於後宮,一旦到了外斗的時候,瞬間就化身跛腳雞。

 典型的外鬥場景,就是對外征戰啦。

 然後,眾所周知,在武媚娘當政期間的大唐疆土,那是縮減了一大堆的。

 那些西域諸國,原本都是臣服於大唐的,把大唐當做是閃耀的太陽一般。

 結果,到了女主臨朝,就徹底拋棄了大唐,反戈相向,以至於這些疆土幾乎是全部淪喪。

 有的人指稱,因為武媚娘作為女主,並不重視軍隊建設,所以造成府兵制的大敗壞,大唐的武功,都是壞在了這個妖婦的手裡。

 又有人說,武媚娘做了皇帝,所以斷了今後所有後宮女人的出路,以至於後來的王朝普遍都嚴格限制後宮女人的權力,所有的女人,別想再出第二個武媚娘!

 還曾有人這樣嘲諷,李隆基搶兒子的媳婦,又和武家的女人搞在一起,是非不分,敵友不明,這也是武媚娘教得好,誰讓她是李隆基的祖母呢?

 這簡直是把端著屎盆子亂扣,充分的借題發揮。

 這幾個觀點,只要稍稍瞭解歷史就可以破解其中的誣枉。

 首先,武功不勝的原因,還是在於女主臨朝不能控制軍隊,那些軍隊的將領,基本上是這個王朝當中最大男子主義的一些人,他們在選擇自己效忠的君主的時候,也並不是任人唯賢的。

 比如,李顯和武媚娘比起來,到底還是他娘更有能力,但是,李顯這個窩囊廢掌握了朝政之後,將軍們就願意聽從他的指揮,一個呢,自然是因為他姓李,另一個呢,自然因為他是個男皇帝。

 不必否認,在姓李還是男人這兩個條件當中,還是男人更重要一些,因為很明顯,這裡也不是沒有姓李的女人,如果是太平公主做皇帝呢?

 想想看。

 只要你肯動腦子想一想就會知道,只是姓李是不夠的,大唐的將軍們也不會因為太平也是天皇的孩子而給她一個眼神。

 至於說西域諸地,其實呢,這些地方的統領權,自從李治當政的時期就斷斷續續的,並不能有效控制在手中。

 說到底,這些地域的丟失也並沒有什麼稀奇,都是很正常的。

 所謂統治的疆域,在古代是和當時的交通、物資保障緊密相連的,以當時的交通水平,大唐可以控制的最遠的距離也差不多就在那裡了,再多,就只能依靠對方的臣服。

 他們這些地方的統領者,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願意跟著大唐做事,這些地方就可以算作是大唐的羈縻州。

 但既然是被稱作羈縻州,這就說明和大唐正式的郡縣還是有區別的,尤其是相互隸屬的關係,對方具備更強的自主性。

 但是,自主性這個東西,你懂得的,這一段時間,優勢不在我,也許我就會選擇和大唐合作。

 可一旦我的實力有所恢復,那麼,我就不會選擇繼續合作,開始蠢蠢欲動。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於所謂的成就武媚娘一人,害了千萬女性這種罪名就更加可笑了。

 按,所謂後宮掌權這種事,在武媚娘之前也並不鮮見,但是,很顯然,那些後宮的老太后,從來都只是做事的老黃牛,她們並不在乎名號。

 只要權力,對於很多實用主義者來說,他們或許會十分支持這種方式。

 但是,你想做皇帝,不好意思,門都沒有。

 很多人會指稱,武媚娘得位不正,是依靠著後宮的關係才能夠鳩佔鵲巢。

 所以丟人現眼,但實際上呢?

 以當時女性的地位來講,根本就不可能有女人做皇帝的土壤,難道,女人可以組織起一支娘子軍,然後征戰四方,最後從女將軍變身成為女皇帝嗎?

 又有人舉例平陽公主的例子,說如果是平陽公主做皇帝,輿論就不糊那樣洶洶,非議就不會那麼多。

 眾所周知,平陽公主追隨父親李淵起兵,那是有過赫赫戰功的!

 所以,她完全夠資格做皇帝!

 呵呵!

 呵呵呵!

 做皇帝?

 哪裡是這麼容易的事?

 讓我們看看這位在大唐定鼎階段同樣戰功赫赫的平陽公主最後的收場。

 自從李淵做了皇帝,歷史上關於平陽公主的記載就不見了,而到了武德六年,突然插播了這麼一條新聞。

 李淵打算以軍禮安葬女兒平陽公主,這可是一件大事!於是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掀起了好一場論戰。

 很多大臣根本就不同意以軍禮下葬平陽,他們說,平陽只是一個女人,且已經嫁人。

 那麼就應該按照人婦的禮儀下葬。

 大臣們為什麼要這樣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