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銀山韭田
永樂五年年終,朱天權站在對馬租界的港口,微風從海面上吹來,帶著絲絲寒意。他眼前的景象是繁忙的船隻和熙攘的碼頭工人,滿載糧食的明海商會船隻正一艘艘地靠岸,將江南豐收的糧食運至倭國。碼頭的另一邊,藤原家、源家和平家的人馬正焦急等待,迫不及待地用銀兩交換他們迫切所需的糧草。
宣和六年秋末,江南大地的糧食豐收,尤其是明州、越州、杭州、秀州、蘇州等地,稻米充盈,倉庫中堆滿了黃燦燦的稻穀。而倭國,由於銀山的巨量開採,市場上充斥著銀兩,米價飆升,百姓為高昂的糧食價格所苦,尤其是西南部平家的傳統勢力範圍,早已陷入民生困境。這個消息不僅僅是江南的百姓歡慶的理由,也成為明海商會重要的商業契機。正當藤原家、源家和平家為即將到來的銀山爭奪戰囤積糧草時,明海商會的大船如同久旱逢甘霖,為倭國帶來了急需的糧食。朱天權作為明海商會派駐倭國的都督,憑藉方夢華提前指示的策略,展開了一次高效的糧食採購行動。
秋收一結束,明海商會便迅速行動,儲存下大量優質的稻米。這些糧食經過整備後,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對馬島的租界。與此同時,倭國內部正在醞釀一場規模巨大的動盪。隨著石見銀山的開採達到高峰,藤原家、源家和平家三大勢力暗中角力,囤積軍糧、準備戰鬥,糧食的需求量猛增。倭國的銀山所出產的白銀充斥市場,導致通貨膨脹愈發嚴重,而國內糧食供應緊缺,米價飛漲,令許多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朱天權看準了時機,迅速將從江南購得的糧食在倭國市場上大規模拋售。憑藉精確的市場洞察,他在米價高企的情況下出售糧食,銀兩收入幾乎是採購成本的十倍以上。短短幾個月,明海商會便從倭國賺取了210萬兩白銀。
朱天權深知這場商業運作的關鍵,他微微一笑,這一次的糧食交易,將為商會帶來巨大的利潤——近十倍的價格。他心中默唸:「不過是一場銀子的收割遊戲罷了。」
在倭國,隨著銀山的開採和大量銀子的流入,社會經濟出現了異常波動。通貨膨脹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尤其是在平家控制的西南地區,糧價飛漲,普通家庭幾乎無法負擔一日三餐。不少破產的貧民被迫賣兒賣女,甚至有些家庭全家陷入了無法翻身的深淵。
藤原家、源家和平家各自控制著不同的領地,原本他們彼此對立,但在這場銀山競爭的壓力下,三方勢力意識到必須囤積大量糧食,才能在未來的爭奪戰中獲得優勢。明海商會恰在此時趁勢而入,大量拋售從江南運來的糧食,賺取了210萬兩銀子的天文數字。
朱天權站在交易現場,親眼見證著這一切。藤原家的代表帶著成堆的銀兩匆匆而來,生怕錯過糧食到達的第一時間。米價隨著明海商會的介入,終於被打壓下來,倭國的百姓生活稍稍得到緩解。西南平家勢力的困境得以改善,倭國的社會矛盾暫時平息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