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海運的難題(第2頁)
錢尚德聽完後,說道:“技術層面沒什麼問題,一般膠帶需要的膠水,就是普通粘性強的膠水,我們也可以自己做。
如果供應量大的話,那就再從海外購置一條生產線就行了。”
“我們自己有專利?”楊文東反問道。
錢尚德說道:“有的,這一年來,我們也相繼購買了些不同的專利,主要是為粘鼠板的新款產品,用來做膠帶,區別不大,除非3m有特殊要求。”
“嗯,那行。”楊文東點點頭,說道:“到時候你負責跟他們協商這件事,我還是希望他們這個項目能夠落地的。”
“好,沒問題。”錢尚德答應說道。
楊文東又問旁邊的魏澤濤:“老魏,知道羅伯特後面幾天的動靜嗎?”
魏澤濤說道:“他們這兩天準備拜訪田氏化工廠,估計是想讓田氏化工廠來生產膠帶的薄膜。”
“倒也不錯,如果田氏能做,那香港也就有膠帶產業了。”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田氏化工廠的老闆田家炳,也是香港的名人,跟楊文東一樣,都是“實業大王”級別的人物,被稱為“化工大王”。
其主要產品就是建築與農業上用的保溫薄膜。
錢尚德笑說道:“理論上是能做的,就是可能跟我們一樣,需要額外投點錢購置設備,就看3m提出的條件了。”
魏澤濤又道:“如果3m在香港組建好了膠帶產業,我估計就會有很多人也搞這個了。”
“正常,這對香港經濟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了。”楊文東笑了笑說道:“這對於我們的膠水業務,也有好處。”
有了本土的產業鏈,那自然就會有生意人想辦法擴大生意。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政府帶頭做產業鏈,成熟了之後,內部企業也就自己正常發展了。
可惜,香港沒這個環境,港英政府不會做這種事。
錢尚德說道:“對,膠水銷量越大,那各方面的成本就都會降低了,特別是原料採購成本。”
“嗯,那這件事就這樣,後面配合好3m就行了。”楊文東說道:“老魏,我們現在核心的任務,還是提高拉桿箱的產能,特別是如果能夠與3m達成合作協議,那訂單量必然會超過產能。”
“好的,只是現在運輸方面會有很大的問題。”魏澤濤說道:“我昨天查詢了下香港去美國的貨物成本,一立方米的報價是21美元,而一立方米,最多能夠放下10個行李箱。
那光是運輸成本,一個箱子就要12港元左右,再加上碼頭搬運成本,那到了美國的售價,就太貴了。”
“這個問題,的確麻煩。”楊文東點點頭,集裝箱沒有出現之前,海洋運輸成本賊高。
甚至70年代能夠出現全球自由工業化,也是因為集裝箱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原因。
只是,他縱然知道集裝箱,可這個東西不是創意問題,而是基建問題,集裝箱海洋運輸的概念也早就被提出來了。
美國或者歐洲那邊,其實已經有集裝箱的船了,但能夠卸貨的港口卻非常少。
這就需要全球範圍內一步一步的進行貨櫃革命,香港這邊,應該會在60年代末開始,這離現在還是比較久遠的。
或許以後,他有機會插上一手,但現在還是不行的,光是一個港口碼頭的投入,現在的他,身價再高十倍也搞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