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未來旱災的準備(第2頁)
“楊生。”鄭玉華招呼說道。
“坐吧。”楊文東示意後,說道:“醉酒灣那邊有了進展了……,老鄭,你詳細說一下。”
“好的。”鄭志傑很快就將事情告知了鄭玉華。
鄭玉華聽完後欣喜說道:“那可就太好了,有了自己的船塢,就方便太多了。
太古、會德豐、怡和能夠做大,跟有著自己的船塢也有著很大關係。”
楊文東又問:“那人呢?直接從香港幾個船塢挖人嗎?”
鄭玉華說道:“是的,我就認識不少這方面的專業工程師,普通員工的話,也是可以到後期我們自己培養的。”
楊文東點點頭說道:“嗯,那你們合作,將整體預算及時間給定下來,儘快將船塢建起來。”
“好的。”鄭玉華答應後,又問:“楊生,這個船塢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資金這一塊?還是需要去找銀行的。”
“這個我知道。”楊文東說道:“等港府那邊發了執照後,我就會去找滙豐的桑德士聊聊,順便連去日本購買新船,也一起談談。”
“多謝楊生了。”鄭玉華笑說道。
楊文東又說:“另外還有一件事,香港缺水的事情,你也應該知道的吧?”
“知道。”鄭玉華自然也清楚,如今整個香港,都已經受到影響了。
哪怕是住在豪宅內,都會動不動被停水,可能也就只有超級有錢的,才不會受直接影響。
楊文東又說道:“本來我們對未來船隻購買的計劃,是準備新船舊船都買。
新船用於航運公司本身的業務,舊船用於長興實業的產品出海,但我想,再多購買一些舊船隻,做近海生意。”
“近海生意?”鄭玉華也是聰明人,聯想到剛剛說的旱災,便問道:“楊生是想著去內地買水,然後運回香港?”
“對。”楊文東點點頭。
大規模運水的最佳模式,自然就是開運河,可這個時間太長了,在原先歷史上,1965年東江水才算徹底引入香港,加上香港內部大規模建淡水儲備,才解決了困擾香港數十年的缺水問題。
而在65年之前,香港數百萬人以及大量工業、商業、建築業用水,都處在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甚至普通人三天才能平均獲得一升水,只夠勉強喝水。
工業影響更是嚴重,1963年,香港工業出口罕見的出現了下跌,長興實業作為香港最大的工業集團,幾年後的規模只會更大,受到的影響只會更嚴重。
無論是出於自己的利益,還是香港數百萬華人的生存困難問題,他都需要早一點佈局這次災難,早做準備,雖說幹不贏天災,但至少能將損失降到最低,也讓百萬普通人能夠舒適一點。
鄭玉華想了想說道:“楊生,站在我個人的角度上來看,運水的人越多越好。
可從公司角度來出發,我們誰也不知道這乾旱還會不會持續下去,說不定來了一場大臺風,粵東那邊有水了,那運水的船,也就沒生意了。”
“真要是這樣,我倒更開心了。”楊文東笑說道:“大不了舊船就再去做附近的正常航運生意就行了。
你也說了舊船的一個最大成本就是維護與維修,我們馬上就有船塢了,這一塊省掉,不可能虧的。”
就是現在,因為香港缺水,港府便委託香港的部分貨輪去內地深處買水,運回香港。
這也算是個生意,港府出錢買單,不過對於楊文東來說,以後賺錢的方法太多了,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根本沒必要參與這個。
之所以現在佈局,是因為等到了旱災非常嚴重的時候,船隻就遠遠不夠了。
這個年代,航運能夠賺大錢就是因為船隻緊張,現在港府需要幾艘,那還好說,但再過一年旱災嚴重,就會突然需要幾十艘,哪來那麼多空船?
且資本家最會做的就是趁機漲價,最終買單的,還是普通平民。
鄭玉華想了想說道:“好,那我可以購買一些非常舊的船,買回來可以先運水,等旱災結束了,就做東南亞附近的生意,不去歐美那些太遠的地方。”
“行。”楊文東點點頭說道:“只要不出安全問題就行了,廢船也可以,挑一下好的,用幾年再送去拆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