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2頁)

在如今這個時候,其他這樣風格的文藝作品尚未誕生,《父母愛情》的出現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讀者們的眼球,讓讀者們為之耳目一新。

作為《收穫》1980年開年第一期刊登的中篇,《父母愛情》的份量自然不言而喻,經過這兩個多月的讀者和文學界反饋,也證明了這部小說的質量。

而就在前幾天,《人民日報》以專稿報道本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提到了林朝陽的另一個筆名“王慶來”。

這自然引起了國內文學界和許多有心讀者的注意,更給《父母愛情》的熱度添了一把火,讓許多本來沒有聽說和看過這部小說的讀者,也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週六這天傍晚,林朝陽和陶玉書兩人回陶家吃了頓飯。

對比以前週六晚上的伙食,明顯豐盛了不少,連陶母的態度都柔和了起來。

飯後二人回家,陶玉書說起母親的態度,林朝陽笑言道:“這大概就是距離產生美。”

“距離產生美?”陶玉書唸叨了兩句,也笑了出來,“總結的真到位!”

第二天,是林朝陽夫妻倆搬家的第一個週末,也是邀請朋友們來溫鍋的日子。

一大早,家裡便人聲鼎沸。

陶玉書邀請了幾個平時要好的同學,林朝陽邀請的就比較多了,中文系師生、圖書館同事,大舅哥還帶了李拓和祝偉。

家裡一下子湧入了二十幾號人,得虧房子大,要不然都裝不下這麼多人。

眾人進了林朝陽家,立刻便被這套大房子吸引住了全部注意力。

120平的房子在後世可能也就是一般的中產家庭水平,可在如今的人們眼中看來,卻是極其奢華的。

特別是南向的那個大陽臺,站在那裡一眼便可以將春光盡收眼底,大家爭著搶著跑到陽臺上享受陽光和春風。

“朝陽這房子可太大了!”陳健功感嘆了一句。

他家就是燕京的,住在南城劉家窯,是父母單位分的房子,跟大多數人比已經算是寬敞的了,可跟林朝陽家的房子一比,有如雲泥之別。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章耀中和劉振雲,三人參觀了一圈房子,臉上滿是豔羨。

“健功、振雲,你們倆寫小說啥時候也能寫到朝陽這種水平啊!”章耀中說道。

他所謂的“水平”自然是以房子來算的,陳健功和劉振雲兩人都寫小說。

“我就是寫十年也換不來這麼大的房子。”劉振雲苦笑道。

他現在還屬於業餘作者的水平,除了學生刊物之外,尚沒有在雜誌上公開發表過作品。

相比劉振雲,陳健功屬於進入文壇很早的,他從73年開始寫作,陸陸續續發了一些作品,沒出過什麼大名,只能算是小有名氣。

因為每年都能發表幾篇小說,他也能賺個兩三百塊錢的稿費,可要說能買下這麼大的房子,陳健功只能搖了搖頭。

不敢想,根本不敢想!

“還是寫小說賺錢啊,尤其是寫中長篇!”章耀中感慨道。

一旁的李拓聽著他的話哈哈笑道:“小夥子,小說是因,稿費是果,可不要顛倒了因果啊!”

這年頭人們很少直接談錢,章耀中被他調侃的有些臉紅,陳健功卻說道:“有因就有果,因果同樣重要。”

剛才進門時林朝陽給他們介紹過,但大家都不太熟,一直也沒說話,這會兒有了共同話題,李拓便與陳健功聊了起來。

兩人都是四海的性格,沒一會兒便勾肩搭背,熟的跟多年的好兄弟一樣。

劉振雲有些羨慕的看著陳健功,他出身農村,本身就有些自卑,再加上性格內斂,在與人交際方面很難放開手腳。

旁邊燕師大的幾個學生在談論他們正在排練的《天下第一樓》,去年冬天這部話劇在燕京的高校掀起了巨大的反響,當時來燕大演出的時候劉振雲也看了,他對於這部話劇的情節和人物記憶猶新。

聽著他們聊得起勁,他忍不住湊過去聽了一會兒。

今天家裡客人來的多,林朝陽忙著招呼大家,一會兒跟借書處的同事聊幾句,一會兒又跟中文系的師生搭搭話。

那邊陶玉書和陶玉墨姐妹倆正在廚房忙碌著,今天大家是來給他們家溫鍋的,來的時候都提了東西,有些是日用品,有些是菜肉,連買菜的事都省了。

陶玉墨看著大家聊的熱火朝天,心裡也蠢蠢欲動,可她卻被陶玉書死死的盯著。

今天家裡這麼多人,光靠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陶玉書怎麼可能放她走。

好在客人裡面的幾個女同志跟大家聊了一會兒後便主動來廚房幫忙,陶玉墨這才有藉口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