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3頁)

創作是個很私人的過程,很多東西也沒辦法一概而論,不知道我的話能不能解答你的疑惑。”

林朝陽一番解答引經據典,陳世旭聽了覺得很受啟發。

誠如對方所說,創作的事沒辦法一概而論,能用短短幾句話便簡略回答他的問題,本身就說明了林朝陽在創作上的成熟,至少不是陳世旭可以望其項背的。

“還有人有問題嗎?”唐玉秋又問。

金瑩舉起手,問道:“朝陽同志,我們之前在上課時曾經討論過小說形式的創新,我們班賈大山同學還專門寫過一篇意識流習作……”

她說道這裡,裝模作樣的朗誦了起來:“草帽,草帽,草帽,大的草帽,小的草帽,起伏的草帽,旋轉的草帽,陽光爍爍的草帽……”

她的朗誦沒有繼續下去,因為旁邊人已經笑的前仰後合,被開玩笑的同學賈大山不以為意,唐玉秋卻不得不打斷她的玩笑。

“金英,提問就提問,你扯那麼多幹什麼?”

金英被訓了一句,收斂了說笑,問道:“‘意識流文學’對於我們來說是個很新的概念,我讀你的《賴子的夏天》,卻發現你對這種創作形態瞭若指掌,我想請教一下你都看了哪些這方面的作品?”

“我讀的書其實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馬塞爾·普魯斯特、威廉·福克納、弗吉尼亞·伍爾夫,無外乎是這些名家的作品。

不過我要提醒你,剛才你說你們討論小說形式的創新,其實意識流文學已經是年過花甲的‘老東西’了。

小說創作的根本是敘事,形式只是技法,技法無所謂新舊,好用就行。

意識流文學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

林朝陽寫意識流文學,但不代表他把意識流文學當做什麼武功秘籍,《賴子的夏天》的誕生是因為他認為這個故事恰好適合意識流文學的技法。

國人總會下意識的覺得外來的和尚更會念經,所以他忍不住想提醒金瑩一句。

如果換個人說出“意識流文學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這種話,恐怕在場的人都會覺得他是在裝逼。

可偏偏說出這個話的是寫出了《賴子的夏天》的林朝陽,他這麼說,眾人不僅沒有覺得他是在裝腔作勢。

反而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強大自信,一種建立在實力和才華的基礎上的氣定神閒。

回答完金瑩的問題,林朝陽忍不住瞥了她一眼。

後世f國級的文藝界領袖此時臉上滿是青澀,性格倒是真開朗。

正在他溜號的功夫,一個吳儂軟語的聲音響起,“朝陽同志,我剛才聽你談論了一些文學作品,你把它們放在一起討論,似乎沒有高低之分。”

林朝陽轉頭一看,又是個眼熟的作家——王安儀。

後世名滿天下的王安儀此時在文講所中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姑娘,跟許多已經成名的同學們相比很是不起眼,現在大家說起她,有個前綴是——茹志娟的女兒。

“幾百上千年過去了,文人們執著於把文學作品分個三六九等的毛病似乎總也改不了。

這件事若是辯論起來,恐怕能說個三天三夜。

我只說我的觀點,文學的評判和審美標準從來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們也要警惕那些藉著‘文學作品有高低’來實行文化霸權主義的行徑。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不衝突,文學的發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取捨,而是和合與共的共生共榮。”

林朝陽的話語擲地有聲,態度旗幟鮮明。

眾人眼中那明明是張過分年輕的臉龐,可他坐在那裡,卻是淵渟嶽峙,一派大家風範。